2、一分为二地看待传统历史文化在今天现实生活的历史作用。儒家思想不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内容。为什么?儒家思想文化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股传统文化热,特别是电视媒体如百家讲坛的开播,把国学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应该说,这对弘扬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走向了极端。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有的学者为了适应“以德治国”的口号,把所谓“新儒学”抬得过高,个别人提出应该把它作为兴国、强国的指导思想,想以此来反对马克思主义。甚至前几年有人把一尊大的孔子的像塑立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大门口,立即遭到普遍人的反对,而被稍稍撤走。
这是与我们党历来对待历史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政策背道而驰的。现在,不少高校成立了“国学”院,中国在世界各地也兴办了许多“孔子”学院。在一般人的认知上,所谓传统文化与国学是一个内容二个名称而已,实际上,将传统文化中以儒学为经典的诸子百家文化与国学划上等号,或者是将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统称或简称。
大家知道,所谓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儒家思想文化,它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因此,它既不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也不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内容。
民国初期,五四运动前后,以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主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针对康有为及其子弟等孔教派主张立孔教为国教,并写进宪法的错误行径,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遭到革命党人和新文化运动派的强烈反对。陈独秀首先将孔子儒学研究与社会现实政治联系起来,他先后在《新青年》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复辟与尊孔》等文章,对社会和政坛都产生了巨大震撼作用,陈独秀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总司令。鲁迅、吴虞、李大钊等人先后投入到批判儒家理论和孔教势力。他们认为,尊孔与自由原则不合,将孔教写入宪法与民国体制不宜,所以他们坚决反对建立或强化儒学意识形态,更反对立孔教为国教。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是批孔的,他认为,“凡属主张尊孔读经、提倡旧礼教旧思想、反对新文化思想的人们”,是属于“半封建文化、奴化思想文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