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请别只顾着“+”

互联网,请别只顾着“+”

中国文化崇尚和谐,只加不减,必致失衡;乱加一气,定然费神;加速太快,则易离心。眼下,“互联网+”风起云涌,其所施于传统事物的融合、共享、改善和提升作用也有目共睹,且正以乘法甚至N次方的速度向全球拓展,“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毋庸置疑,“互联网+”正在加速弭平中国的城乡数字鸿沟,也在不断抹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界限,使得中国经济在增速放缓的同时,却神奇地演绎着脱胎换骨式的结构更新。也许是因为“互联网+”的光明前景与无限可能,以至于不少人以为“轻轻一点”即可凤凰涅槃。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并非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乘着“互联网+”的风势扶摇直上,敏锐者应该冷静求索,谨慎排除前路的错误、庸俗与盲从,以使真正的“互联网+”加得扎实、稳健、昂扬。

“互联网+”首先应该消除的,是文字标点的错误。文以载道,网以载理,网络文章,无论长短深浅,用字标点都在传播道理,错误太多,就成了病文。但如今,“带病”的“互联网+”商业营销文字遍布大街小巷,吸人眼球,摄人心魂,就这么推行教化,润物无声。不可否认,人们的视野是有所拓展,但日积月累,反思力会趋于麻木,纠错力更陷于疲软。受害最深的,莫过于辨别能力很弱而学习能力又极强的“祖国的花朵”。某团购火锅店将“蚝油”标成“耗油”,还辩称“意思到了就行了”,至今不改——好一个“意思到了就行了”。某快餐店在网端宣扬其食材是历代皇帝的贡品,可事实上,其贡品生涯只占半个清代——好一个夸张手法。至于标点符号,那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更是杂草丛生,甚至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地步。“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言行举止皆学问,耳濡目染即教材。“互联网+”若不小心染上了懒于纠错和虚无史实的风气,那下一代对文字的元记忆就多了几分浊气,少了几分正气,甚至会造出一生的错觉。“互联网+”,请不要让汉字文明缩水、变质,而要清醒自信地扫除错别字,归正标点,弘扬昂扬的学风,追求清正的史观,护佑传统的精华,净化下一代的视听,保住字里行间的正气和灵气。

“互联网+”其次应该避免的,是让神圣的领域渗入庸俗的元素。凡有信仰者,必有所敬畏。中国人是最顽强的祖先崇拜者,殡葬仪式正顽强地继承着传统仪式。从这个角度看,殡葬行业最不宜涉足“互联网+”领域,而应该保留传统仪式的庄重感,因为互联网在死者的市场乱加一气,无异于虚耗有用精力。当然,这并不是说“互联网+”就不庄重,而是说在“互联网+”尚未完全成熟之前,贸然踏入精神领域,会产生太多不太庄重甚至令人毛骨悚然的可能性。照现在的形势,难道扫墓陪哭不会成为线上职业吗?难道不会出现“一键下葬,云尽孝”的所谓便捷吗?难道不能根据大数据一键匹配最适合的火葬场和墓园吗?——不成熟的“互联网+”,容易销蚀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进而动摇信仰的根基,根之不存,心何安放?可以说,祖先崇拜不倒,仁义礼智信就不灭,核心信仰就不缺。利薮还是祸源,全在一念之间。

“互联网+”最后应该警惕的,是盲目从众。传统行业和年轻创业者都有这样的倾向。不错,商业不能恋旧,该转型时,必须割舍过去的光荣,果断追求下一个梦想。但可惜的是,不少传统行业目睹了“互联网+”的营销优势后,便迫不及待地从“互联网+”的世界里“汲取养料”,心里想的是“互联网+”,做出来的却是“+互联网”,貌似如法炮制,实则谬以千里。结果越来越疲劳,反而失去了最初的光荣与梦想。例如风靡一时的“e洗车”,忽略了上门洗车的刚性需求不高这一事实,向“互联网+”大举挺进,结果难免“还于传统”。

有人主张“互联网+”不是工具或者不只是工具,甚至主张“互联网+”是未来市场的主角,玄之又玄。就是这种对“互联网+”不求甚解的态度,让本来就虚拟的“互联网+”蒙上了更加神秘的面纱。某人说:只要站对了风口,猪也能飞上天。这话是很豪气,却难免让年轻创业者对之盲目崇拜,急切求富。于是,放眼望去,在“互联网+”的远空,大风起兮“猪”飞扬,难踏实地兮各怀伤!

“互联网+”不是工具是什么?是思维模式!?难道思维模式不是工具?难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人类伟大的认识工具?或者难道思维模式就比可触摸的工具高尚?如果“互联网+”是未来市场的主角,那消费者是什么?难道让人做工具的配角?难道回归人性关怀不是“互联网+”的终极目标?

的确,“互联网+”有其特色精神,但“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工具,否则如何解释IT(Internet Technology)里的“T”呢?一根柴火,在高手的手中可以横扫千军,在庸者手里就是一条破棍。“互联网+”的核心要义在于,将互联、开放、透明、协作的互联网思维贯穿于企业运营管理的主线。能将这要义发扬光大的人,就是拿着柴火的高手。“互联网+”神秘在哪里呢?又神圣在哪里呢?

我们欢迎“互联网+”,但我们希望“互联网+”加得有规矩,有边界,有气度。中国创新经营研究院院长谭勇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在于你有没有网址,有没有在网上卖产品或服务,而在于你是否认清现状、改变思想。”也就是说,“互联网+”的根本要旨在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无论是正在识字的孩子、安享晚年的老人,还是奔波创业的年轻人,都应该在“互联网+”的风潮里更加返璞归真,不断地消除错误、避免庸俗、警惕盲从,摆脱迫不及待的状态,祛除盲目崇拜的心态。如此,“互联网+”便不会只是人们大脑里呼啸而过的一阵风,而是一场庄严的思想解放运动。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