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窦尔翔:基于实体经济的金融走向(8)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2.基于人的资源配置的理念对经济的影响机理

组织的很多风格是由个人风格所构成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个人资源配制所带来的经济、金融的后果。比如,按照生命周期以及人的任务来说,人的一生可以分为:第一,学生期;第二,工作期;第三,养老期。在这三个阶段中,一定不会少了两个事情,第一个就是成长,第二个就是生活。人们在不同的阶段会做一些决策,那么这些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尽管我们不推崇货币主义,但我们还是要按照成本净收益的概念去理解。我们在工作期和养老期的任何一个决策,都会受到前一个期的影响,比如我现在学不学习,学什么;工作不工作,做什么工作;是不是这样养老;等等。从长远来看,我们所希望获得的,既要考虑到每一期,也要考虑到一生的净收益是不是大于零。

对于学生阶段来说,最宝贵的就是成长,这对他的工作时期、养老时期都会有重大的影响。人是重生性动物,人刚生下来还没有成人。人从娘胎里面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还要大概18年的时间才能够成人。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但是我们却发现,由于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成长资源的约束,很多孩子失去了成长的某些可能。所以孩子应该不分贫富、不分种族,都能够发挥他自己的潜能为社会所用。然而很显然,一个孩子所缺乏的资源,一个是通用性的货币资源,另一个是成长性的各种资源。我简单地举两个例子。比如说通用性的货币资源非常稀缺,所以才出现了助学贷款。但是最近又出现了“裸条”的事件,可见学生在货币资源方面是缺乏的。因此只有有了充足的学生金融的工具,才能够通过挖掘学生的潜能找到他的兴趣点,为我国培养创业人才,培育工匠精神。这是一个连锁的反应。再比如说学生缺乏成长资源。越来越多的学生拼爹妈,很多教师的孩子学习成绩比较好,因为他们有成长的资源。父母如果见多识广,孩子可能就会成长得更快一些。

对于工作者来说,他们的任务是干中学。干中学以后,他们的技能结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和原来的企业不是很匹配的,就需要工作重置。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工作者对资源配制认识得不到位,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坊间有一句俗语,有的人前半生用命来换钱,后半生用钱来换命。可惜都是划不来的,都是失败的。再比如说,人的成长是一个生产力再生产的过程。咱们以吃东西为例。因为我们重视口味而不重视质量,这也是造成很多产品不健康的重要原因。如果所有人都非常注重产品的健康问题,都不去买不健康的产品,那不健康的产品也就没法生产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民将自己的体能过度配制给工作,这就出现了一些企业的“九连跳”,很多人在工作中猝死,或者由于工作压力大而抑郁。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配制的休闲资源不够。那么,怎样才能相对减小工作强度?有一个巧妙的办法,就是做你喜欢做的,做你能做的。在现代社会下,我们更加提倡“爱一行,干一行”。那么,工匠精神是怎么来的?如果他不爱这一行,怎么能有工匠精神?所以说不爱工作的工匠精神,是虚假的工匠精神,是不能持续的工匠精神。我举一个例子。近几年,金融泡沫非常严重,很多学生都去学会计、学金融,因为挣的钱多。所以说大家是为钱而去学的,而不是为兴趣而去学。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刘玉婧 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