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学斌:决定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2)

田学斌:决定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2)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习近平同志2014年2月2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合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扎实推进。

京津冀三地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多年来,京津冀虽然地缘相接,但发展侧重点不同、协同性不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推动京津双城联动发展,要加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原则,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优先领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合作重点,把合作发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联动上。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同于开发处女地,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必须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按照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在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三地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用力。产业协同发展是基础。要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合理的布局和分工决定发展的前景和未来。要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决定一个城市的品位和吸引力。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交通是发展的基础、协同的关键。要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形成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实现区域内资源、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