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慧:着力提升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3)

黄群慧:着力提升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3)

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要着力深化工业化进程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要提高实体经济供给体系的质量。从产品层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要正确处理降低成本与提高质量的关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和工艺创新,建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文化,企业要持续强化全面质量管理,而国家要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建设,努力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从企业层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要完善实体企业创新发展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处置“僵尸企业”,重视发挥和调动企业家创新的作用,不断提高实体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从产业层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要积极推进化解产能过剩和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重视发挥竞争政策的作用,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组织合理化水平。

上述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提升,意味着工业化推动的实体经济供给侧对城市化拉动的需求侧适应程度的提高,这也正是一个通过创新深化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从人均GDP、产业结构等指标综合评价看,虽然中国已步入工业化后期,但还远没有到可以接受“脱实入虚”的“去工业化”阶段。实际上,快速的、低成本的工业化战略造就了数量庞大的中国实体经济,但也遗留下实体经济供给质量亟待提升的重大问题。虽然从2010年开始中国制造业产值已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还不及美国的五分之一。如果不能进一步深化工业化进程,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进而提高效率,那么中国可能会因过早地“去工业化”而最终无法实现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中国梦。而且,在中国深化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积极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所带来的高端挤压及资源争夺压力。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制造业的高度重视,意味着中国与美国的经济竞争更多是实体经济的竞争,是制造业发展的竞争。因此,未来中国深化工业化进程、提高实体经济质量面临巨大挑战。要迎接这些挑战,一方面要处理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避免城市化与实体经济脱节,不能让房地产仅成为炒作对象,要让城市化进程真正发挥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深化工业化进程的重点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要注意尽量减少由于电子商务大发展而产生的对高质量产品的“挤出效应”以及对低成本实体经济需求的“扩张效应”;还要处理好国际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坚持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相结合,在扩大开放基础上交流融合创新,推进中国实体经济沿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