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两会热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放松规制的背后逻辑

【理上网来·两会热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放松规制的背后逻辑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中国政府近年来首次在供给侧上提出结构性的改革要求,即意味着单纯依靠扩大总需求的发展方式将得到新的优化和提升。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局之年。在这一年当中,“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取得初步成效,实体企业盈利能力增强,PPI由负转正,市场预期得到改善。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表示2017年要更多地采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和采用技术标准规范,使市场能够有效调节,政府不干预企业能够自主决定的事情。这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坚持政府对市场规制的放松策略,其背后的逻辑是要减少或解决改革中的规制过度和规制失灵的问题,重塑政府与市场二者的关系。认清放松规制的背后逻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政策。

首先来看看规制过度问题。政府以保护市场或有序竞争为名展开的种种损害经济自由的过度规制,致使规制者效用最大化时的规制量大于均衡规制量。一旦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超过纠正市场失灵的范围,反而挤占了市场机制运行空间,使市场机制难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积极作用,导致市场活力不足及供需结构失衡等问题。从企业设立、运营到银行信贷、资本市场融资,乃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环节都涉及与政府间的非税费交易,中国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隐性成本与政府规制行为密切相关。就自然垄断产业规制而言,水、电、气、铁路运输、民航等基础设施领域仍然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企不分状态,其进入、价格、投资等环节受到审批和许可行政程序的严格限制。若能够取消或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制度限制,如减少审批环节和程序,便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制度成本费用。

更为严重的是规制失灵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政策在具体执行时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企业和市场,而是来自政府和既得利益集团。由于政府在一些关键领域和环节具有天然的垄断地位,可能导致“寻租”现象的产生。寻租行为使规制者成为被规制者的“俘虏”,令政府规制偏离社会公共利益,导致规制失灵。现有的规制俘获理论认为在利益的驱动之下,被规制者会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手段实施寻租,意图影响规制立法和执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控制会不断增强,甚至有可能导致政企合谋而形成利益联盟。这种受规制的产业客观上受到政府的保护,可以稳定地得到收益,但它们漠视消费者的需求,服务单一,成本上升,效率下降,供给不足。受寻租行为的影响,政府可能会采取抵制或无为的态度,变相或消极地执行政策,使得大量增加社会福利、提高市场效率的改革政策在执行环节中失效。

随着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和产业间替代竞争加剧,规制过度和规制失灵压缩了市场成为供给侧的资源配置主体地位的制度空间和市场空间,放松政府对市场供给端的规制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诉求。引进竞争是放松规制的主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放松政府规制,引入竞争,可有效释放企业活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投资效用性,为实现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目标奠定基调。可见,减少或解决规制过度和规制失灵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放松规制,以市场需求为改革的基本准则,减少政府在供给端的约束行为,实现供给侧的市场化运作,使政府与市场之间达成一个均衡的状态。而这就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坚持放松规制的背后逻辑。

(作者系吉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