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徐宪平:
中西部地区发展关键依靠创新
面对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推动区域创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尤为重要,为此应从五方面入手。
第一,目前我国区域创新发展态势并不平衡。高地在东部,已经开始步入快车道;洼地在中西部,有的开始在奋起直追。这里有三组2015年的数据可以说明一些情况:2015年研发投入占比全国平均水平是2.07%,东部地区是2.58%,中部地区是1.46%,西部地区只有1.19%,差距很大,只有西部的陕西达到了2.18%,是唯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西部省份。按人均授权量,全国平均水平是12.5件,东部是21.4件,中部为5.86件,西部只有5.41件,差距更大,只有西部的重庆是12.9件,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从高新技术产业主营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全国平均水平是20.31%,东部是26.79%,中部为14.18%,西部仅有10.29%,东部远远地超过中西部的占比,也只有重庆达到了25.6%,是唯一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从上述三组数据可以看到,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在产出上,创新发展是严重滞后的。
第二,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当务之急是理念创新先行。要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必须全面推进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模式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理念创新先行,最核心的是技术创新突破,最活跃的是模式创新推放,最紧迫的是制度创新引领。而对于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而言,当务之急是理念创新先行。因为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一些地方仍然还习惯用传统思维和旧办法、老模式来推动创新发展,比如习惯抓大放小,眼睛老盯着大企业大项目,对中小型创新型企业的重视扶持不够;习惯用选拔式的方式来圈定扶持企业和产业;习惯依靠建园区上项目和投资的手法来推动创新,而对于技术开发和人才开发的投入不够,对人才的激励和包容度不够。双创时代的有梦青年是新动能的生力军,也是政府需要关心和扶植的重点对象。
第三,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要善于运用好互联网这一创新平台、创新工具。互联网作为一种创新的要素、创新的工具,它的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使它拥有巨大的创造能量,创造空间。巨大的市场容量和低成本,便利化的服务优势,成为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型产业的基础平台,它打破了创新的时空、地域甚至是国界的限制,未来世界是无数的智能机器和智慧大脑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不要去纠结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把它看成是工具,既可以为产业、制造业服务,也可以为服务业服务。过去中西部地区因为区域条件、交通资源等制约,创新发展受到了限制,现在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一起,聚集分散的海量资源,推动开放共享,实现供需精准地匹配,提高资源的效率。
第四,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载体作用。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创新平台,其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教育体系、高端的人才资源、现代的企业集成,同时城市中不同文化、不同人群、不同思想会产生摩擦,催生出很多新的概念。
最后,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创新上要在体制机制上多给一些自主权。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仅要加大研发、技改、人力资本开发的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大改革力度,中央各部门应该给中西部地区一些创新发展自主权,多把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放在中西部,允许它们的先行先试政策可以覆盖所在地的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要成为创新高地,首先要成为改革高地。
(记者 金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