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关键词:“三农”发展
中央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要分析“三农”问题,并且提出一系列措施。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农村方面在2016年取得的好成绩。比如,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互联网+”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依靠农村电商、农业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可有效补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短板。
当前,我国农业方面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要提升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加强农村公共设施供给,建设文明、美丽乡村。这些在2017年以及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要不断进行改进。
对于农村方面的改革也有所讨论。邓小平同志曾经对我国社会主义农村和农业的改革方向有过简短的表述,叫做“两次飞跃论”。第一次飞跃,是从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向家庭联产承包与集体统一经营的双层经营模式的转变。这一飞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第二次飞跃仍然强调集体化、集约化。邓小平认为,凡是农村愿意搞集体经济的,可以允许搞集体经济,不要去阻拦,但也不要强迫命令去搞集体经济。从“两次飞跃论”看,还是要搞集体经济,这就意味着它不是家庭联产承包了。邓小平同志曾经四次讲到了这个问题。
当前,农村和农业问题也要在这个大思路下去讨论,在现有的基础上去逐步完善。有些代表提出,目前一些地区有试点确权,土地确权后可以贷款,这在200多个县里正在试行。也有代表提出,如果要将这一点进行推广,是不是还要修改相关法律,因为有关法律规定土地承包以后的使用权是不能抵押贷款的,包括宅基地等都不可以。还有代表提出,如果有的人在土地确权后贷款了,但是经营失败了,这些人的土地使用权就没有了,他们的生活如何保障,等等。这些具体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讨论。
总的来说,农业农村改革的一些底线是不能突破的,主要包括集体经济不能否定、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突破、农民的利益不能受损。在这方面,仍然有很多工作是需要做的。
第三个关键词:区域战略
在区域经济中,最主要的是“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当然,西部要继续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要继续振兴,中部地区要继续崛起,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要全方位互通互联发展起来。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发展,实施好相关规划,研究制定新举措。”“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代表团审议时也在积极推动这些建设,尤其是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上面。2017年,中国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目前已经有20多个国家报名。我认为,“一带一路”既要积极推进,同时也要注意发展的安全。比如,要注意投资的安全。因为有些国家的政局可能不是很稳定。另外,美国可能也会给某些国家施加一些不合理的压力,使一些国家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出现反复。比如,斯里兰卡曾经与中国签订协议,要开发建设首都科伦坡港口项目,但当新一届政府上任后,迫于美国的压力,该项目又被暂停。“一带一路”建设既要积极推进,也要注意安全问题,这两点都很重要。在区域发展方面,我国现在的布局是比较完整、立体的,并且是国内外联动发展的,发展势头非常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