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关键词:创新引路
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说了一句很重要的方针性的话:“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说法,广义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各个领域都有创新的问题;狭义的创新是指科技创新,我们常讲的创新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大部分都属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所以在改革体制机制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功能,建立创新型国家,要提高自主创新的认识。
十六大之后,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自主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就是建立创新型国家。十八大以来,党的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作出了更多的论述,并纠正了在某些政策、理论、社会舆论方面的传统误区。2016年,习总书记曾经提到两句名言。第一句叫“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第二句话叫“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前20几年里,开放战略之一就是用市场换技术,试图让出一大批市场,换来核心技术,但是很快发现这实际上难以实现,市场失去一大片,有些产业部门还被外资控制。外资不会转让核心技术给你,所以,我们还是要强调自主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上的创新。比如,高铁。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成功的核心技术创新,成功创造了中国高铁品牌,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而轿车工业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半失败的案例。2016年,张德江委员长在参加安徽团代表团审议的讲话中,也提到高铁和汽车,以及飞机的零部件制造等问题。所以,我们的产业集中度低了,所以不要以反垄断为名来降低我国很多重要产业的集中度,这是对世界大势看得不清。世界大势是为了全球化的中高端竞争,为了降低竞争成本。90年代以后,世界掀起来大规模的企业兼并并购高潮。所以在中国把很多大企业分解的同时,西方很多世界性大企业在不断合并,以赢得全球化的竞争优势。所以,我们应当强调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
我们原来在科技研发、投资方面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最近两届人大会议,十年来至少提过30次。我们现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比重只有二点几,和发达国家不能比,和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相对低的,我们技术的依赖度尤其是核心技术对外部的依赖度还是比较高的,而像美国、日本在技术上对外部的依赖度只有5%。“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这项投入。但是现在提高的速度应当快一些。
科技创新还有一个思想问题,就是科技创新主要是靠小微企业,还是靠大企业?我们可以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创新,绝大多数都是靠大企业。所以2016年,清华大学科技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一位年轻的教授曾经在有关会议上指出,在这一点上似乎我们现在还不明确,实际上小微企业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它对GDP和高新技术创新的贡献程度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高,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加明确工作重心和工作重点。
关于科技创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一系列论述。尤其在2015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政府也有具体的落实性规划,提出要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中国制造充分结合,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在2017年的工作中,又提出要把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中国制造升级转型和“双创”列为三大首要创新发展任务。这方面我们科技是有重大发展,政府报告也列举了一些。
现在,我们要对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和战略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知道,西方经济学有两个优势理论。一是比较优势。就是说,一个国家适合生产什么,资源禀赋是什么,不管是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还是技术资源。如果对比较优势理解有误,或实施有问题,往往就会成为一种静态的比较优势。比如中国就适合生产鞋、帽等相对中低端的产品,而发达国家可能生产一些掌握了核心技术,形成世界品牌的产品,这样可能我们在“三来一补”的加工获利很小,也就是所谓“两头在外”:研发在外、销售在外。中间有一个加工费,也就是管理学上说的微笑曲线,曲线两头都在外,中间是我们,这样我们只拿了一个小头。科技创新以及全球的销售和服务可能盈利比较高。所以在这个价值链中,我们要逐步掌握自主创新这个源头,包括原创。凡是能够原创的,我们就尽量原创。中国的科技人员总量是世界第一,我们现在大学的普及教育都很好,那么现在关键就是要提高认识,并且有制度配套,使得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能够发挥原创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果认为跨国公司研发总部都到中国来了,想把重点主要依靠跨国公司研发总部带动中国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这个思路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因为跨国公司研发总部到中国来,主要还是要应用价廉物美的科技劳动者,更好地控制中国的技术发展。合作也有,但是控制和合作是并重的,而且核心技术决不会轻易转让给你。所以我们不能成为一个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技术爬行者。根据习总书记多次重要讲话,我们要认识到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要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有这样的战略思想。列宁有一部重要著作,叫《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这部著作里,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或者叫垄断资本主义有五大特征,其中一个特征就是资本输出。列宁提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是资本输出”。也就是说,自由竞争是一般的商品输出为特征,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输出为特征。那么现在这个特征依然存在,垄断资本输出尤其是金融资本的输出是非常明显的。二战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可以明确看到,与商品输出并存的资本输出和知识产权输出是一个重要特征。
西方经济学的第二个优势理论叫做竞争优势。上一世纪90年代,美国的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综合竞争力。影响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有六七个变量,比如资源问题、企业问题、政府政策等。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是一个系统,有很多因素,这些因素各有作用。但是综合竞争优势没有突出哪个是最主要的。实际上可以看到,历史上的世界工厂,英国也好,美国也好,日本也好,德国也好,他们都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多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企业也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多的。所以,要避免把中国从世界加工厂升级为真正的世界工厂,关键就是要中方控股,控制资本,控制核心技术、技术标准,当然还要控制品牌,尤其要创立世界名牌,成为“三控型”的民族企业集团、“三控型”跨国公司(三控:控股、控技、控牌)。在国际分工中提高产品档次,在国际产业发展中实现升级转型,特别是以智能化为代表的经济,这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问题,也是发展的核心问题。所以,要从体制机制、政策认识等多方面来强调创新引路的关键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