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在面对他人不同目的的行为时,青年人和老年人的信任方式十分不同。对于对方善意的举动,青年人和老年人都能保持较高的信任度。但当面对欺骗时,中老年人更容易选择相信,对骗局的识破能力也更低,骗子或保健品推销商利用的正是老年人的这种心理。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不同呢?在针对青年和中老年人的大脑扫描中,研究人员发现大脑前脑岛区域对主观感受状态实例化、做出行为决策时,中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的反应更缓慢。前脑岛是大脑皮质的一部分,有调节内脏活动和产生情绪的功能,尤其是产生“厌恶感”。前脑岛促成另一种学习,就是评估所处环境中的风险,对欺骗做出回应,针对所处风险选择安全的应对之策。这么看来,缓慢的前脑岛活动,某种程度上在神经学上解释了身处骗局中老年人为何更容易相信骗子。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种行为模式其实和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相关,岁月的打磨让人褪去消极情绪的影响,更注重塑造自己的精神健康。在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诸多坎坷之后,中老年人看世界的方式更加积极:他们对生活满意度更高,遇到违背心愿的事情时情绪反应更为温和,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也显得没有那么在意。而年轻人更看重得失,对于骗术的识别更快,情绪反应也更加激烈。
还有一些观点认为,代际间的信任程度差异并非人类心理的老化趋势,而是由时代环境造成的。例如,二十世纪40至50年代出生的人群更愿意信任他人。也有人认为,信任感更强的老年人寿命更长。但心理学临床试验证明,对他人的信任普遍随着年龄上升而增加,这并不仅仅是一代人的特质。人类都是随着积极和消极的生命体验而成长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