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为何钟爱谣言和鸡汤?(4)

中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为何钟爱谣言和鸡汤?(4)

如何“拯救”中老年人的朋友圈

不过,经济学博弈论相关研究发现,青年人和中老年人对于理财的信任感并无差异。 2007年《博弈论和经济行为》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上刊登了一项研究,研究员给受试者提供10美元,受试者可以把钱分给他在组里信任的人,收到钱的人再以投资回报的方式返还给自己的投资者。测试结果显示,当老年人被给予信任时,他们明显更慷慨。

研究还发现,中老年人对理财投资的提防心理远远高于年轻人,这源于中老年人对当今理财投资系统的陌生感。金钱方面的信息可以刺激中老年人对风险的准确评估和判断。但是,中老年人对于投资项目的利润反应更积极,在下一步的理财选择中会更乐观的跟进,对风险的评估变弱,而这恰好再次体现了中老年人高信任度的特点。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迈克尔·罗斯(Michael Ross)研究了1993年至2013年间九项美国有关诈骗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老年人的受骗几率更高。加拿大官方数据也显示,2013年该国诈骗受害者的比例在60岁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罗斯做出的解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生活重心从如何将收益最大化转变到了如何将损失最小化,他们花钱更少,对金钱支出也更加地谨慎。中国中老年人在花钱上也是出名地节约,所以这样的道理自然也应该适用于他们。

然而,倘若物质、情感两大需求变扭曲,落入骗局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被骗的老人比例呈现增加的趋势。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的诈骗投诉中,60岁以上人群高达26%,这个数字在2008年只有10%,是当时所有人群里最低的,而这几年来则连年增长。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2010年的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一年内被诈骗29亿美元。《华尔街日报》分析就认为,这是因为在金融危机后,低利率让许多靠着固定退休储蓄吃饭的老年人感受到危机,因此更容易陷入到赚“快钱”的骗局中。确实如此,美国受保退休协会的研究也显示,正在陆续进入退休期的婴儿潮一代对财务状况失去信心。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