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
列宁指出:“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在国家治理问题上同样如此。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广阔的思维空间。
第一,着眼于马克思的“自由时间”思想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联合体,这一理想的实现是建立在自由时间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明确提出了“自由时间”的概念。他用“自由时间”产生和扩大的过程论述了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空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32页)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使广大民众没有自由时间。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处置的自由时间,一生中除睡眠饮食的等生理上必须的间断以外,都是替资本家服务,那么,他就还不如一头载重的牲畜。”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0页)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将为人类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时间,在公有制基础上充分涌流的物质财富为人们创造出最大化的自由时间,不仅所有的人都会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有真正的财富,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时间是发展才能等等的广阔天地”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29页)而且“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7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自由时间理论告诉我们:首先,国家治理一定要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更多的时间,给予人们更多地参与政治、了解政治、学习政治知识和掌握政治技巧的时间。要更多地了解政治,才能更好地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其次,国家治理一定要推进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够,要想把事情办成办好是很难的。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一个地方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实现这样的协商,就需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在协商民主制度下,协商的主体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是平等的,是可以进行充分讨论的;协商的结果必须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共识或者交叉共识、重叠共识,不能是与协商主体看法毫无关联的意见。
第二,着眼于列宁的物质空间理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发展。
列宁十分重视民主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问题,他多次谈到苏维埃政权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实现自身政治权利的物质空间。在列宁看来,资本主义民主之所以是虚伪的,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资本家、剥削者、地主、投机商掌握着十分之九可供开会的最好的建筑物,掌握着十分之九的纸张、印刷所等等。1918年8月20日,列宁在写过美国工人的信中说: “无产阶级专政则要从资本家手里把地主宅第、最好的建筑物、印刷所、纸库夺过来供劳动者使用。”(《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6页)在1919年2月的《俄共(布)纲领草案》中,列宁指出:“劳动群众能对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施加更直接的影响,即民主制的更高的形式的实现,在苏维埃这种类型的国家,同样是靠下述两方面达到的:第一,选举的程序和经常进行选举的机会,以及改选和罢免代表的条件,对于城乡的工人来说,比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最好形式下都容易和方便得多。第二,在苏维埃政权下,基层选举单位和国家建设的基本单位不是按地域划分,而是按经济和生产单位(工厂)划分。”(《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2—723页)苏维埃政权能够提供最好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空间条件,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不断实现自身的政治权利。
列宁的思想告诉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为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权利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和空间。第一,民主的物质空间就是生产空间。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要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应当把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与生产民主权利的过程统一起来,也就是把生产过程与民主过程有机统一在一起,而不是两张皮。在国有企业完善治理制度的过程中,要把企业职工民主建设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来抓,使广大工人阶级真正发挥出主人翁的作用。第二,要把互联网空间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的场域,推动互联网政治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要不断深化对互联网政治的认识,建立更加畅通的渠道,让广大民众参与社会事务和重大决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