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齐:坚持开门编规划为建设首都聚共识

胡宇齐:坚持开门编规划为建设首都聚共识

编制一份科学规划,贯通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一步。公众关注规划、表达所思所想所盼,也是在理解城市功能定位、明确城市发展思路、展望城市的光明前景,加深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思考与认同。坚持开门编规划,就是在为城市发展凝心聚力。

如果有机会参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你会踊跃建言献策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日前已编制完成并公告。从3月29日至4月27日,市民可通过网络预约参观“迈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草案公告展,并可通过现场留言、在市规划国土委官网建言、发送电子邮件或信件等方式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规划为城市擘画蓝图、勾勒未来,有人将之比作决定城市品质的“染色体”,特别是总体规划,更带有强烈的战略性、前瞻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规划,以长远眼光审视大势和大局,认清机遇和挑战,准确分析城市发展中的不利条件和有利因素,未雨绸缪、系统谋划、联系实际,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此番征求意见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是描绘北京城未来发展整体性、框架性的蓝图,也是下一步编制详细规划的依据,毫无疑问将深刻影响北京城,以及生活于斯、奋斗于斯的人们。编制一份科学规划,贯通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一步。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城市规划涉及的事项林林总总,也切实关乎各方利益。坚持开门编规划,让政府、专家、百姓“共同说了算”,有望增强规划回应现实诉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所以盛民也。”对于每一位市民而言,城市不仅提供安身之所,更关涉心灵的栖息与梦想的安顿,城市未来发展图景如何,他们最有期待也最有发言权。同时,广大市民对北京城各有熟悉之处,有的还颇有研究,科学规划尤须倾听他们的想法,集思广益。《总规》草案公告之后,舆论场旋即卷起不小涟漪。从民众的热议中找准关切点,寻找大智慧,提取公约数,城市的顶层设计就会更好契合百姓诉求。

公众关注和讨论规划的过程中,北京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功能定位也必将愈发深入人心。犹记三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为北京发展把脉开方,开启了北京城发展的新航程。变聚集资源求增长为疏解功能谋发展,打开了北京城转型突破的思路。当下的北京,正处于重大转折期,向前迈进的步伐,往往牵扯到深刻的利益调整。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更难,有时甚至事儿还没完全开展就会满城风雨。从这个意义上看,城市发展的每一步,无不渗透着潜移默化的共识之功。尤其是在转型之时,系列任务艰巨繁复,民众诉求多元多样,更需要最大限度厘清困惑、凝聚共识。公众关注规划、表达所思所想所盼,也是在理解城市功能定位、明确城市发展思路、展望城市的光明前景,加深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思考与认同。坚持开门编规划,就是在为城市发展凝心聚力。    

置身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次总规编制的意义非比寻常。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已更新了总共六个版本的总体规划,城市格局也逐渐演变至今。而这第七版总规所覆盖的时间段,正是北京城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几年:北京之东,将崛起一座新城;城域之内,“大城市病”要逐渐缓解;京畿大地上,协同发展已经起势……更好地拥抱这些新变,需要城市发展思路、发展动力进行深层次调整,呼唤城市发展水平、治理模式的极大提升。当我们的城市正处于一段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生逢此时的人们有幸参与其中,更应当以一种充满自豪感的大历史观来描画这座城市的未来脉络。

当“乡土中国”加速转向“城市中国”时,做好城市规划、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更显紧迫。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理当做出更多探索,走在全国前列。期待经过多方合力,我们能够出台一份科学权威的城市总规,让全市上下更好地“一张蓝图干到底”,让新北京成为我们留给历史的经典。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