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当前培育中国经济新动能的认识误区(2)

张杰:当前培育中国经济新动能的认识误区(2)

对提升生产率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个别地方在维持和重塑传统制造业的出口竞争优势时,对提升生产率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发生认识扭曲和变异的极端现象。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是,虽然中国当前的出口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升级,由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向生产装备制造业和相对较高技术复杂度的制造业产品升级。但是,一方面,中国生产装备制造业和相对较高技术复杂度的制造业产品出口部门,由于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不够,关键零配件和生产装备设备的机器仍然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这就导致制造业的出口结构在向生产装备产品、高技术制成品和战略性新兴产品的升级过程中,既面临发达国家的残酷竞争与各种限制和挤压的局面,也面临自身技术创新积累能力严重不足的发展困局。另一方面,中国的出口结构优化表面上呈现出的是生产装备制造业和较高层次的制造业出口产品比重的上升,实际上很多行业依然处于这些行业的相对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低端环节。相反,当前中国传统制造业部门的出口竞争优势的较快弱化,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价格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和相对过高的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等综合因素所导致的。

这意味着通过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来大幅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机器替代劳动力”以及扎实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降低传统制造业的相对成本应成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进而重塑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低成本出口优势。更为重要的事实是,由于传统制造业产品主要是必需品,全球对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是稳定存在的,并不会随着全球经济周期而发生大幅度波动变化。而且,随着全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经济的恢复和逐步趋稳,全球对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也是稳步扩张的,这一双重因素就决定着传统制造业必将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核心支撑。对于中国的多数地区而言,特别是加工贸易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当前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应该是通过提升生产率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来维持乃至重塑传统制造业的出口竞争优势,守住传统制造业出口在中国经济动能中的基本地位。

沿袭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为主的政府干预模式,而非打造政府和市场功能相融合的新型激励机制

目前,个别地方仍然沿袭以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为主的政府干预模式来推动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和经济新动能的形成,而忽略了依靠减少政府不合理干预行为、消除要素市场扭曲、培育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新动能形成的决定性作用。面对如何促进地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加快经济新动能培育这个重要改革和发展任务,是通过减少政府不合理干预行为来消除要素市场扭曲,降低微观企业层面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综合性生产成本,从而激励微观企业依靠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提升来重塑市场竞争力?还是通过打造政府和市场功能相融合的新型激励机制、通过培育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来促进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调查表明,个别地方既不顾自身是否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种关键要素条件以及市场环境,也不顾自身是否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基础,他们仍然偏好于采取对有限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式竞争,沿袭以往各种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为主的产业政策作为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政府政策手段。事实上,这不仅不能够促进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相反,很有可能由于固化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不合理边界,导致市场化竞争机制的发展滞后甚至改革的滞后,从而对地区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和经济新动能的培育造成不可忽略的阻碍效应甚至扭曲效应。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