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强:创业教育须“接地气”

韩强:创业教育须“接地气”

观点提示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一些高校往往脱离实际,或将创业教育直接简化为创业讲座和视频,与开展创业教育的初衷相背,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随着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普及和推广,其教育形式、教育体系和教学资源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完善和发展,为打造面向“双创”的全程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一些高校往往脱离自身实际,或将创业教育直接简化为创业讲座和视频,与开展创业教育的初衷相背,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因此,要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创业教育“实不实”的问题,使创业教育的发展更接地气。

定准绳——推广创业教育通用标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兴起,使大学生创业成为社会热点。在政策利导之下,各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学生创业竞赛层出不穷,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争奇斗艳,高校创客空间、创业工作室的数量也在节节攀升,但创业教育的收效却并不尽如人意。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率为2.93%,与上一年基本持平,此外,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创业者仅占17.43%。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与水平差别较大。因此,亟须制定和完善高校创业教育通用标准。

推广高校创业教育通用标准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当下创业教育不规范、不完善、不合理等问题,充分发挥其引导、规范、考量和评价的作用。首先,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着手,立足于创业教育整体布局,制定合理可行的通用标准加以引导,使其教学目标更具有科学性和可实现性,教学内容更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效果更具有显著性和可预见性。其次,创业教育通用标准作为高校创业教学活动的一般规范和准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规范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查缺补漏、明晰目标的范本,能够有效避免在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盲目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使创业教育更接地气。此外,创业教育通用标准要求高校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受众的反馈结果等,进行综合评析,在评价反馈环节使创业教育更接地气。

辟新路——坚持创业教育的特色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未形成相配套的创业教育体系,在办学定位、教育理念乃至教育体系等方面显现出滞后性。在办学定位上,许多高校将创业教育的中心放在了“业”,一味重视应用型和基础性知识的传授,以服务于创业率为最高目标,忽视了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创新创业教育简化为生存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上,由于对创业教育的实质认识不足,只是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忽略对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对创业科学理性的认识。在教育体系上,有些高校不考虑自身实际,生搬硬套国外或国内其他高校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将自身办学特色和地方优势闲置一旁,使创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偏离预设的中心和重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使创新创业教育走出误区,是开辟高校创业教育特色道路必须解决的问题。

“创新+特色”是解决创业教育“鞋不合脚”的良方,它要求高校必须充分结合地方和学科优势资源,依托自身实际,建立创业教育新体系,走高校创业教育特色道路。首先,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将创业教育从讲座、竞赛的“高台”中解放出来,从创业率、成功率的数据中解放出来,以最普遍的教育各个环节为载体,以培养最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使创业教育理念更接地气,不再是只可远观的空中楼阁。其次,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紧密立足于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地方优势资源等条件,做到“什么地种什么菜”,处理好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创业学院、校企合作等模式,构建三者之间的“金三角”,使创业教育更具独特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