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

金庸小时候,家里住在海宁县的袁花镇上,没有学区房。

他读的小学,是袁花镇小学。用今天的话说,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中心小。

今天,这所小学很美,办得也挺棒。但是当时……

反正你们家长们多半是看不上的。

金庸读中学,一波三折,又遇到抗战爆发,读一阵就换一个地方,好像打游击。

他先读的联合中学,是七所流亡的学校合并成的,金庸又闲不住,忍不住要搞事情,写东西讽刺训导主任。

结果可想而知——出(开)名(除)。于是只好转到衢州中学。

没学几年,日军打下了金华,逼近衢州,学校只得停课,给大家发流亡学生证明,就地散伙,各找各妈。

17岁的金庸就怀揣着这样一份流亡学生证,上面盖着“衢州中学”的公章,背着衣服、干粮和随身的书籍,到重庆继续求学。

用今天的话说,金庸,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