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摘要:任何的社会都是复杂的,任何人都会生活在一定的麻烦之中,这常常会给我们带来紧张和压力。情况越是危急,事情越是麻烦,就越需要“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静心凝神,做到举重若轻。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静,自古为人所推崇,不仅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这样的表达: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晚清著名政治家、两任帝师的翁同龢在一幅对联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那宁静为何能致远?平心静气能给来怎样的改变?下面三个故事也许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宁静,是临危不乱的智慧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奔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他的军队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借以退敌。

虽是小说家言,也足以给我们带来深刻思考。诸葛亮面对危机,却焚香操琴,没有慌张。他安然自若而平静,迅速判断出对方主帅司马懿对自己的高估与不敢轻视,上演了一出化险为夷的好戏。

我们没有诸葛亮的智慧,但却要有面对麻烦的静心。“致虚极,守静笃”,“守静”是为了恢复心灵的清明,安静下来,梳理出最重要,也就是最根本的问题,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如果不静心,只会让自己一直处在忙乱当中。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