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人民的名义》的政治生态风向标

用好《人民的名义》的政治生态风向标

近日,在各大视频网站盛行着一股清流,一向霸屏的抗日神剧和古装玄幻剧被正剧《人民的名义》弯道赶赴。《人民的名义》聚集了以沙瑞金书记、达康书记等为首的汉东Boys等实力派演员,该剧既有对腐败问题的心灵拷问,更有对深化作风建设的殷切期待,堪称中国版的《纸牌屋》。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已成为中国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最大的一个亮点,从严治党的高度和深度不断被拓展。从旗帜鲜明地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到如火如荼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作风建设已从新常态到了常态,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力戒“秀才”主义。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良好品质的形成绝非朝夕之功,腐化堕落亦不在昼夜之间。在对待作风建设问题的态度上,一些党员干部心存“秀才主义”的思想,认为作风建设只是动下嘴皮子、耍下笔杆子。要想让作风蔚然一新,要有破釜沉舟的气魄,不能温水煮青蛙,更不能点到为止,要敢于刮骨祛毒、壮士断腕,更要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

力戒“葫芦瓢”主义。作风问题出现的根源还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医病祛弊非一剂见效,铁杵成针非一日之功。一些党员干部将作风建设看成是“葫芦瓢”运动,心怀“小九九”等待再度漂浮水面的那一刻。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所以,作风建设不能时紧时松,必须一以贯之,乘势而上、乘胜追击。对待各种腐败现象,我们决不姑息。

力戒“墙头草”主义。“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一些党员干部在转作风中充当“墙头草”,深陷形式主义的泥淖,明面上转过去,暗地里转回来,在作风建设的“好声音”舞台上,东风吹来向东风,西风吹来向西风。工作要做细,不能“做戏”,转作风一定要实实在在,切不可虚张声势,立场不坚,则作风之疾永远不能痊愈。

《人民的名义》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其每一点收视率都代表着广大群众对净化从政环境的真心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过硬的作风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仍将是我们党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关键所在,是社会主义中国长治久安、繁荣兴旺的坚实根基。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411/942968.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