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舌尖上的不当利益链”

斩断“舌尖上的不当利益链”

战国时《尚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东汉时《汉书》言“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百姓吃饭的问题是家邦首要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渐步入小康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食品行业更是兴旺蓬勃,伴随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却不断升温。今时当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舌尖上的安全” 是事关民生,直接进入老百姓口中的基本安全。这根弦一直牵动着习总书记和亿万家庭的心,在此次两会上又有代表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舌尖上”如此重要的位置不断出现“事故”呢?追根溯源还是不当利益的驱动。

要整治舌尖上的安全,就必须要下定决心斩断“舌尖上的利益链”。利益是出售金额减去制作成本的剩余,就舌尖上的问题企业而言,其成本包括制作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成本,甚至是各个小环节的违法成本。通过加强政府和社会联动的监管及惩处,规范各个环节的制度和程序,让其风险成本持续加大,直至塑料大米比真实大米要贵得多。以此类方式着手,或许能在市场经济下根治舌尖上的安全问题。

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第一个问题环节就出在原材料的采买和收集。规范相关原料的收售渠道,严查问题原料的“来龙”与“去脉”,才能在第一个关卡起到严厉打击非法制品的效果。例如某些化学原料的买卖,特别是经常性地被违规使用到食品添加剂中的,就应当进行严格把控。思考原料责任人责任制的建立,对于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原料方责任人应追究相应责任。

通过对违法生产商的流通渠道施行严查,从交通上来管食品安全这类思路亦未尝不可。通过建立起来的企业信誉黑名单,重点核查其公司旗下的运输车辆,起到震慑和宣传的作用。交通管食品流通并不是“狗咬耗子”,相反正是本职工作。若是对于明显的问题不查、可寻的踪迹不追、疑点的车辆不问,那么交通规则反而是“助纣为虐”,成了问题食品流通的保护伞。举个简单例子,眼睁睁看着一桶桶地沟油在车里放置,却只管其是否超载,是不是典型的事不关己心态呢?

从制到贩,最后一个环节是售。这是有明确监管单位和明晰监管对象的一个环节,坦而言之做得还不够好。最主要的也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经销商为谋取最大利益铤而走险,一个是监管单位出击效果不明显。第一点虽得眼前小利,但本质确实害人害己。关键在第二点,为何效果不明显。一方面缺乏主动出击的意识,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在产生重大后果后才进行补救,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如此。另一方面监管难度大,依靠政府自身力量终是薄弱。此次代表提出“社会共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更值得思考。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舌尖上的安全引发人的忧虑,眼下正处在难以面面俱到的监管窘境。从违法者本身的角度进行思考,那么就必须粉碎这种利益勾结。斩断利益链条的关键就在增加其各类成本。例如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让黑心商贩知道食品安全的现实危害,触动其良知,增加其心理负罪成本,不也是向这不当利益链条砍了一刀?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426/945220.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中共绵阳市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