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勇:加强机制建设 推进“一带一路”

梁国勇:加强机制建设 推进“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4日在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国际社会广泛参与的“朋友圈”,更是一个深度合作的发展利益共同体。要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发展共赢,离不开机制建设这个重要基础。这也是落实本次高峰论坛在凝聚各方共识、明确合作方向、推动项目落地、完善支撑体系等方面成果的具体要求。

相关机制建设包括贸易、投资、融资、科技、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国际经济领域的各个环节,也涉及外交、环境、社会和人文等非经济领域。具体制度安排涵盖了多边、双边等层面的国际交流,以及企业、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沟通机制,形式灵活多样。

伴随“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机制建设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和相关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对接机制。作为一个国际经贸合作大平台,“一带一路”强调各国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对接,以促进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这与传统区域合作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模式不同,需要探索具体的实现机制。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一些重要节点国家的情况看,蒙古的“草原之路”、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土耳其的“中间走廊”、沙特的“2030愿景”、埃及的“振兴计划”等国家计划都可与“一带一路”协同推进。另外,欧盟的“欧洲投资计划”和东盟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也可与“一带一路”相互对接。总体上看,各国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对接可以在双边和区域层面同时发力。

第二,“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协同推进机制。突破基础设施不足和工业产能落后的发展瓶颈,离不开强大的金融支持。因此,金融合作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资本向发达国家逆向流动的大格局下,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资本外流、本币贬值、外汇储备下降等问题。展望未来,应强化沿线国家在货币和金融稳定方面的合作。加强人民币在“一带一路”项目投融资中的作用,并推动建立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初级商品贸易领域的人民币结算机制。

一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我们同有关国家协调政策,对接规划,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二是设施联通不断加强。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三是贸易畅通不断提升。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四是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中国同参与国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这些新型金融机制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五是民心相通不断促进。参与国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