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徐珂: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

由于“一带一路”涉及方方面面,社会各界对其尚存在不同的理解,其中不乏一些偏颇之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为“一带一路”要重建历史时期的国际贸易路线。突出表现是,一些地区热衷于挖掘自己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曾有的地位,如桥头堡、排头兵、主力军、起点、通道、节点等,以期确立自己在“一带一路”中的某种特殊地位。尽管不能完全否定这种认识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其“借古谋今”的作用,但很显然这种理解是对“一带一路”使用“丝绸之路”这个概念的误解。“丝绸之路”泛指历史上陆续形成的、以中国为起点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这个概念本身不是中国学者的发明,而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在《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中提出的。从根本上讲,虽然“丝绸之路”讲述的是历史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但它不是中国所独有的、而是沿线国家共享的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例如,2014年《世界遗产名录》所收录的“丝绸之路:起始端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就是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请的。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具体线路和空间走向随着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和宗教演变而不断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回溯历史所观察到的“丝绸之路”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密集的贸易网络,而不是几条固定的线路。今天,我们理解“丝绸之路”时,不宜将其视为一个具体的空间现象,而是沿线各国共同认可的一个历史文化符号,它向世界传递了愿景与行动中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因此,尽管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空间走向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但“一带一路”并非要恢复这些古代贸易线路,而是建设一个我国与沿线国家共谋发展、共享繁荣的国际区域合作平台。

二是认为“一带一路”是单向的“走出去”。“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因如此,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误解,即“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走出去”。相应地,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出现了加速“走出去”的预期,一些企业形成了尽快“走出去”的愿望,个别地方甚至将“走出去”作为政绩来考虑。这是相当有风险的认识误区。我国正在进入资本大规模“走出去”的新阶段。2004-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增长了20多倍,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所吸引的外资基本持平。这个增长态势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增长趋势有相像之处。其主要原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正在失去竞争力,需要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需要向海外转移;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已经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投资能力的大企业;我国需要在海外建立资源保障基地。这标志着以中国资本“走出去”为特征的第二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开始,将开启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不能由此而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单向的资本“走出去”。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的技术梯度差,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仍必须高度重视“引进来”。实际上,经济全球化就是各国之间相互投资不断加深的过程。因此,“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在鼓励资本“走出去”的同时,继续高度重视资本“引进来”工作,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国际经贸合作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另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大,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已经进入到大规模“走出去”的发展阶段。各地区需要根据自身特点,科学确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重点,不能盲目跟风。一味追求“走出去”,将导致不必要的投资风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分门别类地鼓励企业以适宜的方式“走出去”,不能“一窝蜂”地到海外设厂。要有“走出去”的顶层设计,对于不同类型的“走出去”要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顶层设计所考虑的核心因素是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就业岗位,而不是资本是不是“走出去”了,以及“走出去”的量有多大。既要谨防因“走出去”而形成我国的制造业的“空心化”,也需要积极防范“走出去”的各种投资风险。

三是认为“一带一路”是地缘战略。“一带一路”的出现既有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内在原因,也是过去三十年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必然结果。其中,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国家、第一大商品贸易国家以及重要的资本输出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在此背景下,一些学者倾向于将“一带一路”解读为我国的地缘战略。这种认识与“一带一路”的根本理念相去甚远。所谓地缘战略一般意义上被理解为地缘政治谋略,讨论的是国家政治行为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从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论”到马汉的“海权论”再到麦金德的“陆权说”,都是在探讨如何控制世界、如何进行势力扩张,特别是借助武力的控制和扩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一些学说被用来服务于纳粹德国的扩张,地缘政治研究曾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因名声不好而衰落。即使是在得到不断恢复的今天,地缘政治研究也主要是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而“一带一路”是推动沿线国家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的倡议,与地缘战略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相去甚远。当然,如果地缘战略仅指地缘经济关系,那么它与“一带一路”存在相通之处,但问题是国际上通常把地缘战略理解为地缘政治谋略,具有进攻性。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可以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共同”及“合作”。因而,“一带一路”是探索对接发展、合作共赢等国际合作新途径的尝试,也是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的尝试。这与地缘战略所讨论的自我利益扩张是完全不同的思维。将“一带一路”误读为我国的地缘战略,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其的歪曲,将有损于其倡导的“对接”及“合作”理念,不利于其顺利建设。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田甜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