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3)

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3)

三、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四大转变

振兴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路线图。当前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促进制造业实现四大转变。

加快升级传统产业,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充分认识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的重要性,着力提高“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在做强、做精上下功夫。一是提升产品档次,筑牢产业基础。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大力发展自主品牌,重视发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创新产品设计,优化工艺流程,加强上下游合作,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劣势,巩固我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二是优化产业链条,实现结构升级。去产能不是简单的“减肥”,而是有计划的强身健体。要以市场为导向,瞄准产业链的两端发力,在研发设计、市场研究的前端加大资金投入,在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的后端优化经营模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速发展先进产能。三是加快绿色转型,实现集约高效。树立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加快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链体系,引导实体经济向更加绿色清洁方向发展。

培育新经济新动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要加强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推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壮大新经济新动能。一是探索“互联网+”制造新模式。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发挥平台聚合效应,联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商业模式和竞争规则,实现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生产与消费的全面互动,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二是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型制造。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拓展价值空间,实现单一制造向“制造+服务”转换。以产品制造为基础,推广定制化售后服务、远程运行维护、精准供应管理等新方式,运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大力促进新型制造业发展。三是发挥众创空间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突出应用导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配置技术和装备,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高校院所为主力、小微企业为前沿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圈,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有机融合。

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重视以技术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是明确创新方向。要瞄准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围绕产品智能化和工厂智慧化两条主线,加大产品研发中的信息技术融合,着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构建基于网络的新型生产方式,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打通网络化生产、销售和服务渠道。二是激发创新动力。加大政策支持,创造良好创新环境,帮助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及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同时,处理好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优化金融政策,拓展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提高创新能力。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另一方面,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降低能源资源成本,做强实体经济,提高竞争实力。

逐步完善制度环境,实现政策支持向服务支撑转变。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在市场准入、产学研用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支撑保障。一是注重精准施策。要把顶层设计和精准施策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分析问题,集中火力解决困难。加快制定区域差别化发展政策,加快《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生效,加快试点城市和示范行业先进经验的推广应用。二是建立协作机制。继续扩大放管服改革的惠及范围,鼓励产学研用多方合作,加强区域协作和对外开放,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推广PPP合作模式,发挥大型企业引领作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区域联动、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三是完善制度规范。进一步细化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实施细则,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确保企业有信心主动融入到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中来。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