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纯柏: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新发展(2)

肖纯柏: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的新发展(2)

“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

张闻天、刘少奇、任弼时从阶级性角度对党性作了大量论述,王稼祥代中央起草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则从反对分散主义、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和组织上闹独立性的角度,对党性作了系统的论述。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些人把党性同阶级性等同起来,把党性同人民性割裂开来,对党性与人民性采取对立的态度,抽象讨论二者的关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相统一的而不是相对立的,要把党性与人民性统一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这一重要论述巧妙地处理了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强调人民立场是党性的根本立场,这一思想为党员干部从整体上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党性和人民性作为整体性的政治概念,是一致的而不是相互矛盾的。党性是就党的本质属性而言的,人民性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二者统一于人民福祉和民族复兴。不能简单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一个党员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简单从某一个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的人来理解人民性。党性来自阶级性和人民性,是阶级性和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体现;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坚持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原则。所以,“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的必然选择。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儒家修养的智慧和品格,首次系统论述了党性修养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从党内政治文化的角度推进思想建党和文化强党,创造性地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把党性教育上升到学科的角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性修养理论的新发展。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关键靠党性和党纪。而党性的文化源泉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用“固本培元”“精神命脉”“魂”与“根”以及“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等富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语言,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性修养中的重要作用。他说:“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在党性教育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继承中国传统知行观,坚持知行合一,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这些新论断是对毛泽东、刘少奇党性修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