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首笔“集体收入”创造记

贫困村首笔“集体收入”创造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有的同志说,只要农民脱贫了,集体穷一些没关系。我们说,不对!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关系重大’。如果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党组织许多事情还真办不了。在驻村扶贫前,我没有这个认识。”李朝阳经过此事后深有体会。

7500元!

虽然还很微薄,但河口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

那是在2015年4月,“第一书记”李朝阳驻村半年后。

村里的干部们还说,如果没有李书记这样一个“外来者”,村里的那两片林场时至今日恐怕还是老样子,现在村集体经济也不会那么生机勃勃。

荒芜的林场与村集体零收入

地处皖南深山腹地的河口村是重点贫困村,全村432户。2014年10月,李朝阳开始驻村时,全村有141户贫困户。

“过去没人关心村集体有没有收入。”李朝阳说,“持这种态度的也包括初来乍到的自己。”直到河口村帮扶单位的领导,安徽省民委主任孙丽芳,来村里调研时提及这个问题。

2017年5月,李朝阳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坦承:“当时我不太明白领导为什么对集体经济发展如此重视,只想着完成任务。”

2014年底,李朝阳把村里“两委”干部召集到一起,就此问题请大家集思广益。想来想去,村干部为难地说:“要说集体经济现成的资源,村里不是没有,只是不太好弄。”

原来,现在的河口村是由原河口村、舒泉村和康村在2007年合并而成。合并之前,舒泉村有300亩水杉林,康村有200亩檀树林,属于各自的村集体。

合并时,两个有集体林场的老村和新的河口村达成协议——未来集体林场的收益,只能归原老村的村民组所有。

想法很丰满,执行起来却很骨感。当年的老村村民没有想到的是,新的河口村成立7年多,山上的林场再没有怎么发展过。

“没有人组织护林抚育。”原舒泉村舒泉组组长沈利兵说。过去,老村会定时组织劳力上山抚育林场。

老村没了,新的河口村倒有组织能力。但这些年人工飞涨,新村给老村白干活说不过去。大家怎么分账谈不拢,一来二去,还怕伤乡亲的感情。

也有人劝原舒泉村党支书徐光明干脆把林场的杉木全部卖了。“我舍不得。树跟别的东西不同。它会长,10年之后,肯定比现在值钱。”

康村的情况与舒泉村相似。于是,全村总共500亩的两片林场一直荒在那里。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