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首笔“集体收入”创造记(3)

贫困村首笔“集体收入”创造记(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有的同志说,只要农民脱贫了,集体穷一些没关系。我们说,不对!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关系重大’。如果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党组织许多事情还真办不了。在驻村扶贫前,我没有这个认识。”李朝阳经过此事后深有体会。

对集体经济重要性有了新认识

记者在河口村村部留存的档案袋中看到了这份由河口村村委会盖章以及4个村民组组长签字的合同。

河口村村干部聊起这件事,都说这是“外来者”李朝阳推动的结果。

村委会主任徐光明,也是原舒泉村村支书。他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实际上,舒泉村的杉树林从2001年起就没有开发了。“本来不值什么大钱,还有人说闲话,以为你搞了多少。村子合并后,我们夹在中间,更不想碰这个事了。”

沉寂多年的300亩水杉林再次有了“人气”。

沿着布满菝葜、蓬蘽、野菊、扶芳藤的山路,绕过山腰上几家农户的茶林,沈能胜和记者终于来到了林场的边缘地带。他抽出别在腰上的割草刀砍掉路边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杂枝,指着对面的青山说:“那边也是我们村的林场。”

据李朝阳介绍,合同签署后,村里很快对闲置已久的山林进行了管理开发,当年收益2万余元。按比例,村集体分得了7500元。这是河口村成立7年多来的第一笔村集体经济收入。

有了第一笔就有第二笔。不久,同样达成协议的康村檀树林,给村集体经济贡献了1万余元的收入。

现在回看最初的两笔林场收入,似乎不值一提。

但当初直面问题、达成协议、盘活资源,不仅让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思维上的突破。

现在,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河口村的集体经济蒸蒸日上。

站在河口村的光伏电站项目前,李朝阳跟《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算了一笔账:“光伏电站每年村里就有6万收入,我们还有村集体按4成分红的食用菌种植合作社,2成的村彩蝶茶叶种植合作社分红,村集体出资建设的100亩生态茶园也刚刚起步……保守估计,3年之后,河口村村集体收入每年可达40万元。”

通过两年多的驻村扶贫工作,李朝阳自己对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单纯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村卫生室改造、维修水塔水管,还有特困户慰问等,处处都在用钱。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有的同志说,只要农民脱贫了,集体穷一些没关系。我们说,不对!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关系重大’。如果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党组织许多事情还真办不了。在驻村扶贫前,我没有这个认识。”李朝阳经过此事后深有体会。

据池州市委组织部农组科科长王阳明介绍,池州市组织部会同财政、农业、团委等部门先后举办全市发展集体经济大赛、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等活动,培育了一批发展集体经济好项目。截至2016年12月,全市617个行政村中507个村发展集体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与2012年相比,消灭了“空壳村”125个。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