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首笔“集体收入”创造记(2)

贫困村首笔“集体收入”创造记(2)

利益谈判从“不服软”到各让一步

“这是野猪拱的。”2017年5月的一个下午,村民沈能胜领着《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上山看水杉林场的半路上,指着一株高粱泡下的浅坑说。

沈能胜是河口村程家老组的村民代表,程家老村民组是老舒泉村4个村民组之一。

现年47岁的沈能胜10多年前是村里抚育护林采伐的好手。“做抚育一般在秋天。我们带上饭和水,早上7点半出发,差不多下午5点回来。这山上有兔子、麂子和野猪,不过最危险的是蛇。等村子合并后,这上面就没人管了。”中途歇息的时候,沈能胜给记者介绍道。

同时,沈能胜也是坚持老舒泉村利益的“强硬派”。

了解基本情况的李朝阳和河口村村干部走访了原舒泉村和康村的村民组组长和村民代表,并请他们到村部具体协商。

各组组长之前赶紧通了气,然后嘱咐自己组的村民代表们,不能“服软”,要统一战线。

作为原舒泉村4位村民组组长之一,沈利兵回忆,大家合计:看村干的态度,开发林场势在必行,谈的就是分成。沈利兵内心的底线是四六开。老村六、大村四。沈能胜心里想的却是二八分。不过,所有村民代表都认为——绝不接受五五平分。

在村部的第一次集体协商,双方没有达成共识。

李朝阳试探性地出价五五对开,负责唱“黑脸”的沈能胜马上回击说要全部收益。一阵唇枪舌剑后,老村村民开出了当时心里最想达成的二八开,不过这和李朝阳心里所想的还有一定距离。

相持不下,各回各家。村干部又抓紧机会开始了新一轮走访。

数天之后的第二次协商,双方讨论直接围绕“四六开”还是“二八开”。

李朝阳在会上一再“苦口婆心”地表示,村里的初衷是要把集体的事情搞好,不能造成村集体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达成了三七分成的协议。

在沈能胜的记忆中,沈利兵是村民这方带头同意三七分成的人。当着李朝阳和村里的文书徐年发,他有点不好意思地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我还是觉得有点少。”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