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承载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全球视野,更加自觉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这一论述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紧紧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方向,深刻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动因。
我国的改革开放起始于东部沿海,扩展至沿江、沿边乃至全国,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不仅形成了陆海统筹的对外开放格局,而且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繁荣发展源于改革开放,中国的伟大复兴有赖于改革开放。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巨大的优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廉价的劳务和巨大的市场,也积累了巨额的资产。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开放的中国不仅有助于世界和平稳定,而且有助于汇集各方合力引领世界经济实现新一轮增长,有助于深化普惠金融、绿色金融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有助于提振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有助于推动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改革开放30多年后,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历史起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就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就是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历史新起点,带来发展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为我国更好地、更持续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开辟了崭新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通过重点领域的建设,不断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全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新引擎,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载体。
四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互为支撑,同步推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境外合作园区,我国大批企业走向了沿线国家,我国的钢铁、水泥、电子、化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与沿线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的提高。通过开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不仅使国际金融支撑作用更有效地得以发挥,而且促进了双边多边金融合作。通过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广泛开展经贸合作,大大拓展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推进了沿线国家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为地区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化,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向纵深挺进,从而形成陆海统筹、内外联动、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从而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构建有利于国际合作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进一步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引导全球经济议程,形成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带一路”建设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途,事关我国对外开放的未来,更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可谓重大而深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