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的名义,向“微腐败”说不!

以人民的名义,向“微腐败”说不!

5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揭批了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镇财政所的副所长,蚂蚁搬家似的截留惠民资金6万多次,不过一年多时间,中饱私囊的资金却多达77万元,而其中最小的一笔仅两毛七。

“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扫地恐伤蝼蚁命”,在我们的心目中,蚂蚁向来是“弱小”的代名词,屡屡成为滥施同情的对象。其实,蚂蚁虽小而“力大无穷”,它们往往能举起自身重量的几百倍的物品。

支付宝有一种服务叫作蚂蚁森林,用户每进行一次支付等行为会得到几十克的绿色能量,当集齐17.9kg能量时,蚂蚁森林就会以用户的名义在沙漠中种下一棵梭梭树。凭借着超过6000万用户蚂蚁搬家的力量,不到半年就在内蒙古种下了一片森林近百万棵树。

蚂蚁的力量很大,如果用错了方向,危害也是巨大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蛀堤的蚂蚁足够众,再牢固的大坝也会溃穴;如果撼树的蚍蜉足够多,再大的树干也会被蛀空。

如今,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强力正风反腐工作的推进,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土壤仍然存在,压力传导到神经末梢呈衰减现象,基层有些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干部骨干认为自己都是些芝麻大的官,想腐败也腐败不了,对身边一些微腐败问题却视而不见、察而不觉,或是司空见惯。

就在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部战区陆军时还特别特别强调,要着力纠治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增强官兵满意度和获得感。

腐败不一定和级别成正比,“微腐败”和“大腐败”,其本质都是腐败。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人民群众对近在眼前的贪腐感受更为深刻。随着简政放权的深入,上级直接插手的事情少了,基层财物权、人事权等话语权越来越大。“微腐败”的群体是以基层的干部骨干为主,基层干部骨干处在与群众接触的最前沿,其腐败行为损害群众利益也最直接,身边的腐败给官兵带来的也是“切肤之痛”。

基层贪腐,是与群众争利,从群众口中夺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每减少一分,获得感就会增加一分。“微腐败”既啃食群众的物质获得感,又伤害官兵的精神获得感。羊毛出在羊身上,截留几毛钱的惠民资金,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只会“寒”了民心、“伤”了民情,怎么会有获得感?平时收一点点礼品、吃一两顿酒席,在关键时候又怎么能直起腰、说真话?群众对同等待遇、同等机会的精神需求又如何保证?

“微腐败”挥霍的是群众对组织的信任。在群众看来,基层干部代表的就是政府,哪怕只是一个协警、城管,群众们通过这个窗口看到的是政府的形象。基层存在的一些微腐败,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误认为“官官相护”“信组织不如靠关系”,损害组织的公信力。像这种干部,其截留资金的行为可能只用了一年时间,却可能透支整个单位、整个部门近十年的信用额度。

蚂蚁之害不啻于虎,“微腐败”虽小却伤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如果对微腐败不查不肃,让“蛀虫”“蝼蚁”越界过关,势必会使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蔓延,挫败的是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涣散的是党和国家的战斗力凝聚力,进而影响民族复兴的进程!

纠治“微腐败”行为,要从思想源头上“补钙”,强固信仰初心,摆正价值取向,筑牢“不敢”“不能”“不想”的坚固思想防线。不以恶小而为之,要心存敬畏,把自己运用权力的过程,纳入组织的监管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保证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顾忌,行而合乎政策法纪。要从维护党的形象出发,自觉抵制举报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让“微腐败”的蚂蚁无缝可钻、无所遁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棵参天大树,如任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会逐渐枯萎。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是我们党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只要是给群众造成伤害、给党和人民带来危害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就要坚持紧盯不放、露头就打,为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96876部队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606/950500.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