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当前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国有企业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是落实改革“最后一公里”的主体,很多改革任务都要靠国企去推动。作为国有企业监事会,代表政府履行监督职能,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成为出资人监督的重要形式,是一种制度安排。因此,监事会在推进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结合贵州实际应将供给侧改革纳入监督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依法监督,独立监督的职能作用,为加快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贡献。
围绕加大监督政策法规的执行,促进企业化解过剩产能
监事会要充分利用对国有企业开展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年度综合检查等手段,认真检查企业执行中央和省里关于去产能的重大决策部署情况,执行国家技术、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等情况,督促企业按照新的发展理念,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产业的优势,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坚决去掉产品陈旧落后、技术和工艺设备老化,又是高耗能、高污染、质量不达标,又有安全隐患,没有市场竞争力的落后产能,尤其要重点督促全省煤炭、钢铁、化工、有色、冶金等行业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其中要以督促所监管的盘江资本、水矿集团、六枝工矿等大企业去煤炭为突破口,带动全省完成压减煤炭产能1500万吨,推动其他行业调结构促转型,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推动全省实施“双退出”行动计划和“千企引进”及“千企改造”工程,改变过去拼人力、拼资源、拼生态的粗放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节能高效的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向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集中,向全省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集聚,提高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效率,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围绕加大监督资金安全风险,促进房地产去库存
监事会应将监管工作的中心放在企业第一线,坚持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以资金安全效益为重点,检查国有企业投资房地产的决策程序和结果,房产的开发、销售、库存情况,投资规模、资金效益及回笼情况等,揭示企业房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解决好“卖房难”,同时,为了防止企业因降房产业务出现大起大落,要引导企业有序退出楼市,逐步剥离房地产业务,使资金投向有效供给的产业,努力解决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问题,改变供给的产品、质量、服务跟不上的现状,减少原材料存货和库存商品及占用资金规模过大的问题,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努力生产优质高效适销对路的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围绕加大监督资产负债率,促进企业去杠杆
当前,国有企业普遍面临银行贷款难,社会融资难,融资成本偏高的问题,要积极引导企业,多方多渠道融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扩大股权和公司债的直接融资,大力探索融资租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风险排查。鼓励企业主动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申请企业解困、职工安置、结构调整等有关专项资金补助,督促企业切实加强融资监管,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财务杠杆约束,开展绩效评价,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守住负债规模和负债率两个“闸门”,防止资金流失和债务风险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有效。
围绕加大监督企业提质增效,促进企业降成本
通过检查企业财务、资产资金、经营效益、利润分配、国有资产营运及保值增值情况,督促企业围绕这些内容制定提质增效的目标措施,建立奖惩激励机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压实,压力层层传递的工作推进机制,并将提质增效考核与企业工资总额、企业领导班子和负责人薪酬紧密挂钩,严格兑现奖惩,促使企业推行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成本管理,两眼向内使劲,加强财务和经营管理,及时处置低效和无效资产,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努力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和制度性成本。
围绕加大监督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加快补齐短板
当前,应围绕企业转型升级,督促企业加大力度重点补齐以下方面短板:
补齐深化企业改革的短板。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改革的“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按照“一企一策”制定改革方案,尤其要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三项制度”改革,公司制改革,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改革,改革重组,资产证券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补齐技术创新的短板。推动企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研和技术改造投入,大力实施“三品战略”,抓住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机遇,推进“大数据+大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创新产品、服务和管理,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新业态,从而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补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短板。督促企业要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高度重视企业生产要素的规模、结构、投向、用途、效益等是否科学合理,尤其是资金的投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环保、土地使用等政策,是否投向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项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改变过去重投资轻管理,重投入轻产出,忽视生产要素综合效率的情况,不断优化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资源配置,推动资源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的产业转移,做大做强主业。
补齐依法治企的短板。目前有的国有企业因不重视法治,背负了数十亿元的法律官司,法律纠纷缠身。所以,企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将顶层设计形成制度法规,明确操作细则,使实施的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企业要制定法治工作规划,大力创新法律风险管理,并逐步落实总法律顾问制度,要将法律管控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决策前法律咨询和论证,严格审核合同条款,积极应对法律纠纷,及时化解法律风险,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