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慧:中国制造如何向服务化转型

黄群慧:中国制造如何向服务化转型

【核心看点】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核心。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明显,服务业已经成为占比最大的产业。但产业结构转型背后却出现了产业结构“转型”未“升级”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不够。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服务型制造成为制造业中最具潜力的业务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找准我国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的着力点,加快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

□ 从制造业发展看,服务型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 从服务业发展看,服务型制造发展也是服务业转型升级内在要求

《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总体导向。其中,服务化意味着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即微笑曲线的两端。当前,无论是从提升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还是促进三次产业融合,都需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实质上升级的关键。

随着制造业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世界工业化趋势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服务型制造发展迅速。所谓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企业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比重,从而实现向消费者提供“制造+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重构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全新生产经营方式,进而在产业层面表现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这种新型产业形态既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又是面向服务的制造。虽然服务型制造源自制造业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但随着服务型制造迅速发展,一些服务业企业向制造环节深入的生产经营方式也屡见不鲜。服务型制造本质是制造业或制造环节与服务业或服务环节之间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从制造业发展看,无论是美国的先进制造业计划,还是德国工业4.0,以及我国《中国制造2025》,都将服务型制造或制造业服务化作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之一。这样的原因关键在于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服务型制造发展又提供了很有利的支撑。在信息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制造企业很难监测自家设备的运营状况,也很难掌握个体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状态和身体状况,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产业利用,使这些都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层出不穷。目前,制造企业并没有局限于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和简单的售后服务,而是向它的客户(包括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服务,比如个性化定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智能信息服务,等等。而且,对于制造业来说,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可以摆脱对资源、能源等要素的投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增加附加价值、提高综合竞争力。因此,基于制造业产品的服务活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的主要基础,成为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

从服务业发展看,以餐饮、商贸、流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业,主要服务于生活消费,附加价值和生产率都较低;而作为制造业向高端进阶过程中分工细化产物的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既包括采用高技术装备的部门,如电信、金融,也包括本身创造高技术服务的部门,如软件、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主要服务于生产性活动,附加价值和生产率都较高。由于制造业发展不仅是整个国民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服务业向高端发展的重要支撑,制造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部门,既是创新的来源方,也是创新的应用方,这些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必须和制造业紧密结合,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服务,才能寻求到持续的效率源泉和发展动力。因此,对于服务业而言,服务型制造发展本身也是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因此,发展服务型制造无论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本身的转型升级,还是对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未来,随着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三次产业日趋融合,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目标不应该只是追求统计意义上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应更加重视产业的运行效率、运营质量和经济效益。而要提高我国产业效率、实现产业升级,一定要抓住发展服务型制造业这个“牛鼻子”。当前,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在服务型制造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但总体上来说,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相差较远。在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国情下,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制造业效率的提升,进而影响了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提高。因此,必须从整个经济发展战略视角高度重视发展服务型制造。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