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战: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培育竞争新优势

王战: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培育竞争新优势

当前中国与世界同处于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我们党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强调全方位对外开放,既是面对国内外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也是针对未来中国改革开放作出的战略部署。

一、中国已处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历史新起点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历经沿海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个开放阶段,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重要机遇,积极引进外资,依靠成本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现阶段,中国已处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历史新起点,需要通过长期结构优化与短期需求管理相结合,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创新驱动和需求创造,引领经济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

全方位对外开放是我国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新阶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因素加剧,呈现“分化复苏、波动复苏、脆弱复苏”三个新特点。在应对危机冲击过程中,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实现了中高速经济增长目标,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力地带动了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此间,尽管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统一内外资税率等因素影响,我国利用外资的难度增大,但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保持了引进外资的稳定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对外投资近年来增长迅速,2014年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利用外资规模,促进了全球贸易投资的稳定增长。无论在世界经济繁荣期还是衰退期,中国都对外敞开大门,迎来了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新阶段。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

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应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战略举措。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处于长周期的相对衰退期,各国经济发展都面临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复苏调整压力。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性过剩现象表明,光靠短期需求管理治理经济危机的政策范式已经失效。特别是耗时近9年的全球再平衡政策并未取得实质性效果,一些主要经济体各自为政,加大了国家间宏观政策的协调难度与政策不确定性。目前,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虽有共识,唯缺行动。导致全球经济低迷的全球性过剩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生产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世界经济要走出困境,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在实现更高发展水平过程中达到新平衡。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中,与各国协同推进世界经济结构性改革,必将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世界经济长周期的相对衰退期是中国创新引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当今国际局势下中国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的关键举措。

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实现国内均衡发展的必要途径。就国内发展现状看,各地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反应不一,特别是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行动不一,在发展上出现了板块分化迹象,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有创新驱动发展型,注重创新创业,经济增长动力充沛;有结构调整见效型,注重结构调整,经济增速相对平稳;有投资拉动转化型,侧重传统产业发展,经济增速时快时慢;有局部塌陷型,结构调整缓慢,经济增长乏力。在这些板块中,如深圳创新企业集聚、杭州新经济亮点纷呈、贵阳大数据异军突起等,在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引领作用明显,具有发展的普遍意义和标杆作用。目前,我国要实现国内均衡发展,就需要在全方位开放的大思路下实现对内对外开放并举、东部西部开放互动,在相互借鉴中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