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星:掌握国际科技话语权(2)

刘天星:掌握国际科技话语权(2)

3 国际科技话语权是国际治理的重要手段

当今的国际科技交流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活跃程度。第一,由于交通、网络通信技术的提高为交流提供了更多途径,世界科学共同体实现了实时、无缝联通;第二,世界科技正迈向大科学时代,离子加速器、天文望远镜、航空航天、人类基因组等国际大科学计划需要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共同合作;第三,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各国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需要全球智慧、全球协作才能应对这些科学挑战。面对上述国际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为更好推进科技前沿进展,实现国际科技界的高效合作,需要建立相应的规则,世界科技发展也需要建立有效的国际治理体系。

要实现国际科技体系的有效治理,话语权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国际科技治理体系包括重要国际科学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国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人才计划、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国家间高校和科研机构间合作机制、国家科技政策及资金投入、科技援外、国际科技期刊、国际科技智库、国际科技和创新评估体系等。在上述国际科技治理体系构成要素中,既有需要资源投入形成的话语权,也有智库、国际学术会议、评估体系等软措施形成的话语权,两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国际科技治理的话语权体系。

当前,我国在上述国际科技治理的参与度有较快增长,越来越多科学家进入国际科学组织、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国际会议、担任国际科技期刊编委,但也应该看到相对美国、英国等科技发达国家,我国科技人员的总体参与度还处在较低水平,即使参与到了相关组织或学术活动,占主导地位的数量还比较有限。尤其在科技智库、国际科技期刊、国际科技和创新评估体系方面,几乎完全被科技发达国家所掌握,由于缺乏相应的平台作为支撑,很难建立起有效的国际科技话语权。相比于我国与科技发达国家间科技水平的差距,我国在整个国际科技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差距更大。

4 从软硬两个方面构建我国国际科技话语权

增强我国的国际科技话语权,一方面要从提高硬实力入手,切实提高我国各领域科技发展水平、建设世界级的科技人才体系、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从软环境着手,深度参与国际科技治理实践,在实践中获得话语权。两方面应同时并举,互为巩固,不可偏废。

国家科技硬实力是获得科技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国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和专利、世界级的领军科学家、引领性的科学思想等,是国家硬实力的突出体现。

在科技硬实力基础上,软环境的构建将对提升国际科技话语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软环境包括:科技智库、国际科技期刊、科技传播体系、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参与或牵头成立国际科学组织、国际科技和创新评估体系、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等。

2017年5月4日,科技部印发《“十三五”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为我国未来5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描绘出了蓝图,其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治理,提升我国在合作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此次专项规划的推出虽提到了国际科技话语权的目标,但大部分内容更偏重于具体举措方面。如以瞄准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为战略目标,我国应充分认识国际科技话语权的战略意义,亟须尽早对构建面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国际科技话语权体系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和战略思考。

(作者:刘天星,系《中国科学院院刊》副编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