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在人类思想宝库中绽放光彩(3)

中国理论:在人类思想宝库中绽放光彩(3)

——从世界意义上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人类发展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

●关于产生条件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提出有“三个来源”和“一个必要条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它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实践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和亿万人民的伟大创造,又是它的理论总结、理论概括和理论表达。文化来源,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又是它的积极弘扬和借鉴。“一个必要条件”,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高度重视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我们党是理论上成熟和不断发展的党。

有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生成的主要基础,在于他长期基层工作的实践,使他明白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急人民之急,念人民之苦,从而培养了深厚的人民情怀。他的“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确的政绩观是其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他当选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此体现他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责任担当。

有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担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深化改革、“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正确用人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钉钉子”等思想及风格,具有历史基础、实践基础、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其长期工作和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发展起来的,他的许多思想不仅具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而且具有历史必然性。

(作者分别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

主题链接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若干前沿观点

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逐步深化,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提出许多有见地的观点。

“四个全面”为执政方略增添了新内涵、新诠释

一些学者研究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关系。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共产党人执政方略增添了新内涵、新诠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执政目标的新概括,全面深化改革是执政路径的新拓展,全面依法治国是执政方式的新改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提升执政能力的新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探索,形成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治国理政方略,为我们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正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

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一是党要领导立法,根据党和国家大局、人民群众意愿,立符合党的主张、尊重人民意愿、满足现实需要的良法。二是党要保证执法,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三是党要支持司法,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坚实保障,健全监督制约司法活动的制度机制,保证司法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规范运行。四是党要带头守法,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而应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自觉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把握引领新常态,释放改革红利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局,作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但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重要判断。我们党提出经济新常态,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外部需求出现常态萎缩;二是创新驱动竞争更为激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三是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资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强;四是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挑战,改革红利有待强力释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丰富内涵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命题的提出非常及时。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有两个关键:一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二是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具体可概括为“三要”、“三不要”。“三要”即要和平、要发展、要合作。“三不要”即不扩张、不称霸、不结盟。“不扩张”,意味着中国的崛起绝不重蹈西方大国殖民扩张的老路,那是一条死路,中国绝不去走。“不称霸”,意味着中国决不会重蹈苏联的覆辙,决不会同美国争取世界霸权或是搞军备竞赛,这些都是不符合中国和世界人民利益的。“不结盟”,就是坚持不结盟。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