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用科技织好防灾减灾保障网

杜芳:用科技织好防灾减灾保障网

对于自然灾害的防御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麻痹。防灾减灾更有底气,但并不意味着灾难面前,可以放松警惕。当前正是暴雨、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频发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我们积累的防灾减灾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有力,争取最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6月24日,四川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山体高位垮塌,造成40余户农房、100余人被掩埋,岷江支流松坪沟河道堵塞2公里。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全力有序开展救援工作。

随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主汛期,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这次的山体垮塌事件又一次提醒我们,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对于自然灾害的防御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麻痹。

一方面,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时空分布不均,在当前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交织发生,不同灾害影响呈现叠加放大效应,极端灾害的多发、重发趋势明显,要求我们随时做好准备应对可能来临的突发灾害。

另一方面,过去很多重大的灾难都造成了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灾难来临,水火无情,防御极端灾害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我们还有部分领域存在着防灾减灾的短板,因此,相关部门对于风险更要严加防范,及时排查隐患,时刻绷紧风险控制的弦,时刻将保障生命安全放在心中。

这些年,经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灾难,我们研究自然灾害的特点和规律,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高。

首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灾害的能力大幅提升。我国的预报预警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组织架构日益健全,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应对灾害的预案更加系统和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从城市到农村,硬件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也在跟进、设备同步更新,而许多农村地区也在加强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再次,科技硬实力的提升已经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披上了坚实的铠甲。就暴雨预测而言,上有去年发射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传来高精度成像,下有广覆盖率的“监测主力军”雷达实时监测,预测预报过程中还可借助分辨率最高可达3公里的GRAPES中尺度数值模式,天基、空基、地基三位一体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网大大提高了预测精度,过去报不了、报不准、报不到的天气如今都尽在掌控之中。我国应对灾难的能力在提升,更多的部门在借助新的防灾减灾手段,利用当前的科技成果防患于未然。

强大的信息软实力也是应对风险的必备“利器”。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目前已经汇集15个部门71种预警信息,初步实现了多灾种预警信息的统一发布。虽然灾难发生的速度可能很快,但是信息流可以跑赢灾情,拯救无数生命,因此,这些信息流在平台里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快速发布,为生命安全编织了一张保障网。

防灾减灾更有底气,但并不意味着灾难面前,可以放松警惕。当前正是暴雨、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频发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我们积累的防灾减灾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有力,争取最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