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力:“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对推动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历史贡献(4)

牛力:“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对推动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历史贡献(4)

四、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变后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历史经验 

(一)适应客观形势的重大变化,适时地实行战略转变 

战略转变是根据客观形势变化的要求而对战略指导所作重大改变,通常包括战略任务、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方向的改变及主要作战形式的转换。 

在政治战略转变上,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随后采取逐步蚕食的政策,到1936年日军又先后侵占长城内外大片中国领土,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终于在1937年7月7日开始了全面进攻中国的法西斯侵略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日本帝国主义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任务。战争对象与形势的这一重大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迅速调整革命战略和军事战略。中国共产党在此关键时刻,顺应时势,以民族大义为重,果断地领导全党全军实施战略转变,将工作重心由组织领导国内革命战争向组织领导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转变,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并通过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洛川会议等重大事件逐步统一全党全军的认识,通过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三个阶段的逐步变化,至卢沟桥事变后终于完成了这一战略转变。在这一战略转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因为它高瞻远瞩,深刻地洞察了国内形势的变化,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民根本利益需求;因为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大公无私,在民族敌人成为国家主要危险的时候,能为民族大义着想,搁置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十年血海深仇;因为它能统观全局,正确提出并着力推动有利于实现全民族抗战的各项政策建议;因为它善于广泛团结国内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形成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宏大力量。而这一战略转变的实现,使中国共产党顺利地走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危局,取得了在全中国的合法地位并迅速走上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并以自己英勇杀敌的战绩证实自己是抗日的先锋和骨干力量,提高了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特别是通过坚持抗战、维护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战略,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使自身不仅成为对日作战的中流砥柱,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而且为最终战胜国民党反动派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在军事战略转变上,主要是由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正规军和正规战向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军和游击战转变,以便担负起开辟敌后战场,配合友军正面战场作战,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战争实践证明,这一转变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能否在敌后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敌后抗战的坚持和胜利,也关系到全国抗战能否坚持和胜利。否则,以抗战初期我军仅有的四五万兵力,去打正规战的话,很快就会被消耗掉,更就谈不上发展壮大了。正是由于我军坚持打游击战的基本方针,没有按照王明提出的“普遍实行运动战为主”的方针去同敌人进行所谓正规战,才发展和壮大了自己,创立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才有力的配合了友军正面战场作战。 

(二)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全国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的先决条件。但是,要正确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处理好既统一,又独立的辩证关系。因为国民党蒋介石抗战是被迫的,因而它具有动摇性、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并企图借“统一”来控制、削弱以至消灭我党我军。所以,我党我军必须保持阶级的警觉性,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这样,才不至于把合作变成同化,束缚自己的手脚,才能保持自己原有的阵地并发展新的阵地,坚持抗战和争取最后胜利。  

据此,我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后,既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建立独立的领导指挥机构,又在名称和军队人数上作出让步。在建制上,我军虽属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受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但各项工作和作战行动,仍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受中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对有关协同作战与装备、经费等重大问题,则通过国共谈判解决。这样,既有利于共同抗日,又打破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妄图取消、削弱和控制我军的图谋,保持了我军光荣传统和人民军队本色。在共同对敌协同作战上,我军根据战略统一下独立自主的原则,主要是充分发挥我军游击战与运动战的特长,在敌之翼侧和后方积极牵制和打击敌人,配合友军正面战场作战,避免在战役战斗上受国民党直接指挥,以保证自己依照情况使用兵力的权利,有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和组织游击队的权利。这样,既能有效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打击日本侵略者,又迅速壮大人民的抗日力量。 

(三)抓住有利时机,大胆深入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抗日根据地 

抗战开始,日军长驱直入,其后方空虚,国民党军迅速溃撤,大片国土沦陷,这正是我军深入敌后,实施战略展开的有利时机。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毛泽东及时指示我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大胆地深入敌后,首先依据恒山、太行山、吕梁山,战略展开于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和晋西南地区,创建根据地,对敌占城市和交通线形成四面包围的有利态势;尔后,以山区为出发点,进一步向冀鲁豫平原发展,完成了向华北的战略展开。新四军在克服王明错误路线影响后,也实现了在苏南、皖南和皖中等地区的战略展开。我军通过实行战略展开,正确处理分散兵力、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之间的关系,以积极作战行动消灭驱逐敌人,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为建立根据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初步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又使我军作战有赖以长期依靠的物资依托,才能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牛力教授,河南郑州人,1945年生,1960年入伍,原通信指挥学院教授,军事战略学首席专家,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专业技术3级,少将军衔。军旅生涯50余年,执教40余年。长期从事军事理论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军队知名的军事理论专家。编著出版《毛泽东军事谋略论》、《军队信息化战略概论》、《毛泽东在1962》等20多部学术专著,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级奖励。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军优秀教员、总参通信部名师、军队院校育才奖一一金奖等奖励。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