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张海荣:继承雷锋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家

张海荣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一、社会转型期为何仍要弘扬雷锋精神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命题。在雷锋(1940年—1962年)牺牲后半个多世纪的今天,重谈雷锋精神确实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会给我们带来很大启发。雷锋有句名言,“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做起来相当难,而雷锋用短短22年的时间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对于有些人不负责任的调侃或诬蔑,我们要深入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还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决不能对雷锋坚定的信仰信念有任何质疑。

2017年3月播出的一期《朗读者》节目,介绍了清华大学已故退休教授赵家和燃尽自己、烛照世界的感人事迹。赵家和先生那一代人经历了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有着自己坚定的信仰。他们的价值选择带有浓浓的家国情怀,是真正与雷锋精神的时代意蕴交织在一起的。而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尤其是慎独精神在雷锋的身上得到了更深的诠释。今天,我们重谈雷锋精神,就一定要谈人的精神命脉,同时还要结合现实问题来思考。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深刻复杂的社会转型期,面临着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直接用“人心”二字概括,可能大家更好理解。我经常在课堂上问学生,人与人之间最深的沟壑是什么?结合我们自己的体悟,发现思想、思维的结晶是最深刻、最顽固、最不易察觉、最难以纠正的。由此回应刚才那个问题,人与人之间最深的沟壑就是价值观,与你距离最远的就是认识你自己。这体现为思维定式,而人之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思维定式,是因为受到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换言之,人的思想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的。

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从90年代至今,社会价值观分化,人们的价值选择日趋多元,使得人心凝聚的问题异常凸显。我们来看,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中“郝建”说过一句话:“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后来,主持人朱军又强调说,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这句话就是该小品的核心点题之笔。

张海荣 音.mp3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