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中国特色的外交价值观(2)

培育中国特色的外交价值观(2)

“五位一体”的当代中国外交价值观体系已初步形成

当代中国外交价值观源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伟大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当代中国外交价值观形成了五方面内容相互交融的有机统一体。

以主权平等为前提。中国始终坚持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支持和遵循以平等价值为根基的《联合国宪章》及其指导下的国际社会体制、规范和法律。在中国参与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第一条就是“相互尊重领土和主权平等”。习近平主席指出:“主权平等,真谛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在国际机构中,各国平等参与决策,构成了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以独立自主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精神就是坚持以中国人民为中国发展道路的主体和中坚,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习近平主席就严正指出:“谁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定为一尊,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中国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也尊重别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中国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也不会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中国坚持各国主导本国事务,也倡导各国就治国理政经验积极交流。

以合作发展为动力。中国将合作发展理念置于其外交价值观体系的优先地位。首先,这体现在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长期将改革和发展视为国家的核心任务以及处理国际事务的关键指针。其次,中国充分认识到,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同中国一样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迫切需求。因此,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支持建立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动提出并全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以公正合理为目标。中国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积极倡导公正价值观。首先,中国倡导和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坚持赋予各国平等的权利。其次,支持和促进全球治理机制改革,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再次,中国充分认识到国家间能力的不平等,坚持以正确义利观指导自身的国家行为,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积极援助有需要的国家,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最后,中国倡导和推动国际关系的法治化,支持国际政治领域程序正义的发展,推动普遍的国际法准则和国际公认的道德原则对国家行为的指导和约束。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集中体现着对公正合理的追求。

以和平安全为保障。中国对和平与安全价值观的倡导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珍视和平与安全,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积极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二是旗帜鲜明地反对以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解决国际纷争。三是倡导对话和合作,以国家间共同利益为基础推动增进各国互信与合作,以纾解安全困境及其威胁。习近平主席庄严承诺:“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习近平主席也主张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呼吁大国间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的世界。

上述五项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外交价值观体系。主权平等价值观和独立自主价值观是中国对世界秩序和国家间关系认知和判定的基础,也是当代国际社会的秩序基础。合作发展价值观和公正合理价值观是国际体系演进的动力和目标,也是中国外交价值的核心追求;发展是推动社会演进的根本政治动能,公正则是发展的内在尺度。和平价值观和安全价值观是捍卫国际秩序、实现国际社会内在价值的根本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些中国价值将进一步得以彰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