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军:近代中国文化自觉的历程(6)

摘要: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精神至少已有两次伟大的觉醒。第一次觉醒发生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即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第二次觉醒首先发生在17、18世纪的欧洲,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即发生于人类精神第二次伟大觉醒的时期。从戊戌新文化到五四新文化,再到新民主主义文化,无不体现了近代进步知识分子站在民族立场上对世界先进文化的自觉追求。张昭军教授指出,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当前正进入文化自觉的第三季,反思并继承传统与反思并吸收西方相结合,传统、现代、后现代相融

2)民权主义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中国历史上有民本思想,这种民本思想兑换成林肯的那句话来讲就是“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基本上相当于里面的民有和民享。也就是说,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之中有民本的传统,但是这种民本的传统是相当于西方的民有和民享。我们现在缺的是民治。那么民治思想如何来治理这个国家?孙中山就提出来了创立合众政府。在创立合众政府里面,孙中山讲到选举权的时候,提到了“五权宪法”。在“五权宪法”里面,他一个方面吸收了美国的三权宪法三权分立的概念,同时为了弥补西方三权分立的不足,他吸收了中国古代行之有效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增加了“考试权”,以此来弥补西方公务员考试的不够透明和不够公平。另外,他又吸收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增列了“监察权”,以此来防止和惩治官员的贪污和腐败。也就是说,“五权宪法”是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古代的“考试权”和“监察权”。

(3)民生主义

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也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民生主义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到19世纪20年代,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八个字,叫“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平均地权”主要针对的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土地的高度集中,特别是大地主对土地的垄断。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来防止贫富悬殊。“节制资本”是针对当时西方国家资本高度集中于大的资本家手里面,当时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极端的严重。孙中山曾经访问过第二国际,后来又受苏俄的影响,接受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因此他提出“节制资本”的概念,限制大的资本,比如说森林、矿产、土地、银行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资本,他主张收到国家手里,由国家掌握,以此来防止大资本家对资本的控制,造成的贫富悬殊。总之,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带有中国历史上所一贯强调的“天下大同”“天下为公”,强调均贫富的色彩。

借助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就是双重的反思,既对传统文化有所反思,又自觉地反思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采取了一种批判、吸收的做法。

第三个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自觉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又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本来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成立给中国人带来了希望。但是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就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以及康有为等人发起“孔教运动”,要把孔教立为国教。中国社会又重新回到了一个比较黑暗,让人郁闷的时代。当时的先进中国知识分子也感觉到了一种苦闷。鲁迅在1922年的《呐喊自序》里面曾经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这个词叫“铁屋子”。他说,“假如一间铁屋,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当中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鲁迅当时埋头固纸堆,在从事中国古代的造像和木质、金石拓本的研究和抄写,直到有一天钱玄同要求他写一篇文章,说你不要再沉睡过去了,要起来唤醒民众,他才开始写了《狂人日记》。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一度陷入了一个非常沉闷的社会局面。人们由中华民国建立的这种希望,重新回到了一种失望、彷徨和苦闷的状态之中。在迷茫、苦闷、彷徨的过程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探求和反思中国的改造之路。那么,这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我这里从四个方面来讲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自觉。

(一)真正的文化意义上的觉醒

比较真正的文化意义上的觉醒,也就是说强调自觉地用文化来塑造国民。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时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呢?我有这样的一个理论。

在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写过一篇文章,总结在此之前洋务运动以来,中国人所走过的道路。他说,中国从洋务运动到现在,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或者说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洋务运动时期,这个时期中国人主要是认识到自身在器物上的不足,所以出现了学习西方的洋务。第二个阶段是戊戌变法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这个阶段中国人认为我们之所以不如人,主要是政治制度不如人,所以他们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时期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但是结果并不理想,民国建立不久就出现了复辟帝制。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人开始反思,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人才真正认识到中国人文化上的不足,开始从文化上学习西方,这就是新文化运动。

正如“新文化运动”这个名称,顾名思义,它是一场文化的运动,从文化上为中国寻找出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在1916年2月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吾人最后之觉悟》,在文中他指出,中国人百年以来一直在寻找出路。近年来中国人掀起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但这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体国民的觉悟没有实现。因此,在《吾人最后之觉悟》这篇文章里面,他开始号召或者唤醒沉睡的国民。他说,在此之前所谓的共和,所谓的立宪者,都是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多数人不觉悟,少数人觉悟,即便你建立了新的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其结果仍然又走回到老路。他说,现在我们就要唤醒国民,让他们觉醒开来,让国民认识到国家是人民的功臣,必须摒弃过去的官僚的、专制的政治,代之以自由的、自治的、法律的国民政治。他说,只有多数国民的人格、思想觉悟了,接下来我们的新国家才能够建成。但是仅仅从政治上认识还是不够,他说民国成立以来,他观察到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孔教。孔教在为专制帝制做宣传,做掩护。因此,他提出吾人最后之觉悟是伦理的觉悟。

所谓伦理的觉悟,就是要认识到儒家学说里所讲的纲常名教,这些东西跟现代民主国家是相冲突的。如果我们真要建立一个现代的、民主的、法治的国家,那么我们必须摒弃以纲常名教为基础的等级关系或等级观念。只有我们伦理上觉悟了,认识到要废除纲常名教,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独立、平等、自由的现代国家。

因此,他主张知识分子从文化、伦理上来改造国民,唤醒国民,以此为基础,进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的民主的国家。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