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
寻找真问题,敢涉深水区
转型关键期,中央画出改革蓝图,地方该如何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改革,求真务实的关键,是沉入基层,开门调研,找到真问题,求得切合社会实际的改革解决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市委每年确定一个重点调研课题,即“一号课题”,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课题组组长,直面涉及面广、硬骨头难啃的重大改革问题:加快在实践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补好短板。
抓好一个课题,牵住的是发展“牛鼻子”,撬动的是诸多深水区改革。
2016年“一号课题”聚焦补短板,直指违法违规搭建和交通违法。闵行区许浦村,0.75平方公里住了3万人,挤得“连猫走路都得扭扭腰”;民宅被违建出租房包围,污水横流。村镇干部自我开刀,敢啃硬骨头,小村终于面貌一新,重回小桥流水人家。
这一“补”,果然补出了党员干部群众的精气神。
今年5月,上海市党代会报告,触动了很多上海人心弦,争发这么一条朋友圈:未来5年,上海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好日子、好时代、好未来,值得珍惜、守护和期待。如同上海市井传唱的那首歌:
城市的高度它越变越快
有人出去有人回来
身边的朋友越穿越新派
上海让我越看越爱
好日子,好时代
我在上海,大家都在……
专家点评:
上海改革 站高望远
自贸试验区改革
放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大背景下来思考和谋划,这是上海改革的一贯特色。
——上海市社联主席 王 战
营改增试点
营改增在带动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长的同时,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成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实在有效的重要举措之一。上海的试点具有带动意义。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胡怡建
司法改革试点
让检察官、法官真正办案审案是本轮改革的关键,上海的改革经验既遵循司法规律,又符合国情实际。上海经验值得在司法体制改革中逐步推广。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陈卫东
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
出台具体刚性的党内法规,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意义重大。严格界定范围,给出明确界限,对避免利益冲突的各种情形进行细致划分和详尽规定,有利于从法规制度层面堵住不法利益的输送渠道。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李成言
群团管理改革试点
启动和推进群团改革是众望所归,是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规律,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的重大工作步骤之一。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郑长忠
本报记者谢卫群、沈文敏整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