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波兰小城少年的善良梦想
世界语是和它的方案创立者柴门霍夫密不可分的。
拉扎罗·路德维克·柴门霍夫,1859年12月15日生于波兰格罗德诺郡的比亚韦斯托克。当时这里是沙皇俄国的属地,居民是由四种不同的成分构成的:俄罗斯人、波兰人、日耳曼人和希伯来人。
柴门霍夫后来回忆童年的经历时这样写到:
“他们之中的每一种族,都说着各自的言语,而且毫不友谊地对待其他种族。善感的天性,在这样城市里,比任何地方都感到语言分歧的重大不幸,而且随时随地都使我相信:语言的分歧是唯一的,或者至少是重要的离散人类大家庭而把他们划分为敌对部分的原因。人们用理想主义来教育我:说所有的人都是弟兄,可是同时,在街头、在院中,一切一切都使我感到‘人’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俄罗斯人’‘波兰人’‘日耳曼人’和‘希伯来人’。这使我幼年的心灵经常感到苦恼,虽然许多人可能笑话:一个小孩子这样‘关心天下大事’。我常常对自己说:等我大了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罪恶去掉。”
当柴门霍夫真正长大以后,他开始明白,世界上的事情并不像小时候想象的那么简单。儿童的空想,他一个一个地抛弃了。然而,有一件事情,他一直没有放弃,那就是创立一种中立的、不属于现存任何民族的语言。
柴门霍夫是家中的长子,他的父亲是一位语文教师。柴门霍夫很早就显露了过人的语言天赋,他在童年时代就能流利地讲俄语、波兰语和德语,上了中学以后,他又学会了拉丁语、希腊语、英语、法语等八种语言,这为他日后创造世界语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柴门霍夫后来回忆说,当他在中学学习英语的时候,感到它的文法比较简单,这使他意识到,文法形式的多样性,只是盲目的、历史的产物,但对于语言并不是必要的。事实上,这些文法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他开始在语言中寻找并抛弃那些不必要的形式,他发现:这个文法一天快似一天地在他手里“溶化”了。不久以后,他就得到了一个最小的文法,它不过占几页纸,而对于语言毫无损害。
当他上中学七年级的时候,偶然注意到,单词的后缀可以提供一种可能,从一个词造成另外一个词,而这个词,人就无须单独学习了。而那浩如烟海的词汇海洋,完全可以用这个方法进行极大的简化!柴门霍夫被这个想法迷住了,他开始比较那些单词,从它们中间找出不变的固定关系来。每天他都从词典中剔出一大批新词,而以表示某种关系的后缀去替代它们,就这样,厚厚的词典迅速变薄了。在那以后不久,他就有了一份写好的全部文法和一个小词典。
1878年,柴门霍夫上中学八年级的时候,这个语言已经差不多算是完成了。柴门霍夫把它告诉了他的同学们。他们里边的很多人,都为这个语言显著的易学性所打动了,而且开始要来学会它。1878年12月5日,他们一起庄严地庆祝这个语言的诞生。在这个庆祝会中,他们用新创的语言热情地赞美说:
民族间的仇恨,
倒了吧,倒了吧,
时候已经到了!
全人类,
应该结合为一个家庭了!
准岳父帮助出版了世界语小册子
然而,那时候他们毕竟还是太小了。
这个庆祝会的半年以后,他们的中学学业就结束而各自分散了。当他的那些“使徒”们,企图向别人提到这个“新语言”时,总会遇到成年人的嘲笑,很快就气馁了。于是柴门霍夫陷入了孤独之中。
柴门霍夫还遭到了父亲的反对。父亲的一些朋友警告说:如果让那个孩子继续坚持那些顽固的空想,他不久就会发疯的。父亲最关心的就是儿子的前途,如果大家都把他的儿子看成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是一个空想家,那他一辈子还会有什么出息?父亲下了决心要让儿子将来当医生,因为在当时沙皇俄国统治下的波兰,医生是犹太人可以从事的少数几种职业之一。
柴门霍夫的父亲拿出了家长的权威,开始向儿子“摊牌”。他让儿子交出所有的笔记本,那里面有新语言的词典、文法、诗歌和一些翻译文章,当着儿子的面将它们用一根粗绳子捆起来,扔进自己的书橱里。他严正地要求儿子停止语言研究,学习医学。柴门霍夫虽然感到难以接受,但他毕竟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完全理解父亲的心思,只好忍痛割爱,暂时停止自己的语言研究。
柴门霍夫遵照父亲的意思前往莫斯科大学学习医学。预见到只有嘲笑和非难,他决定把他的事业在任何人面前都隐藏起来。在大学中五年半的时光,他从来不曾和任何人提过他的语言事业。
1885年,柴门霍夫大学毕业后,取得了行医证书,开始从事眼科医生的工作。但是他并没有忘记他的语言事业,他要重拾旧梦。但是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在他上大学读书期间,父亲已经把那些笔记本拿出来统统烧掉了。父亲希望用这种举动,断绝他再研究那种空想语言的念头,一心一意当个好医生。
实际上,失去手稿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那里边的全部内容,柴门霍夫都已经记在心里了。他很快重新写下,并进一步精炼完善了他所研制的语言方案,编成了这种国际语的第一本小册子。
然而,并没有哪一家出版社愿意冒经济损失的风险出版这样一本人造语的书,柴门霍夫只好筹集资金准备自费出版。恰好此时,柴门霍夫博士认识了考纳斯城一位商人的女儿克拉拉·西尔伯尼克。克拉拉的父亲是考纳斯一家制皂厂的老板,这位未来的岳父对柴门霍夫博士十分满意,认为他是一位天才。在他们举行婚礼之前,准岳父出资帮助他出版了世界语的小册子。
1887年7月26日,《第一书》的俄文版本在华沙凯勒印刷厂问世,作者署名为“Esperanto(希望者)博士”。不久以后,人们就开始称这种语言为Esperanto。
《第一书》俄文版发行一周之后,该书的波兰文版也出版了。不久,法文版、德文版、英文版也都相继问世。所有的版本都有一篇相同的序言,还有全部文法的16条规则,以及有900个词根的两种语言的小词典。另外还附有报名单,称到有一千万人作出许诺之时,就立刻开始学习这种语言。当一千万个答复收到的时候,每一个姓名和通讯处必须公布,而世界语就算收到了一千万个信徒。
这本小书上还印着:“国际语和任何民族语一样,是大家公有的”“作者永远放弃对它的任何个人权利”“人人有使用其他一切语言翻译本书的权利”。
当然,以上这些还只是世界语创立的故事。至于世界语如何在世界上传播,并最终成为最主流的国际语,那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故事了。
万物有则
世界语有何强大生命力
柴门霍夫博士创造世界语,给自己提出的三个目标是:
一、使自己创造的语言简单到所有的人都能够像做游戏一样轻而易举地学会。
二、使自己的语言结构简单、符合逻辑,人们一学了它就立刻可以使用。
三、找到鼓励广大公众学习它,并且能够大量地、群众性地实际应用它的办法。
世界语不是民族语言,而是中立的国际辅助语,它不企图取代各民族语,它只是在进行国际交往时为各民族提供一种语言辅助工具。因此,任何一个民族使用它,都不会伤害本民族的民族感情,所以易于被人们接受。
世界语读音和拼写一致,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没有不规则的变音或不发音的字母,单词重音固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所以学会了字母发音自然就会念出世界语所有的单词,这就为人们的记忆减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由于世界语中相当一部分词汇是采用国际通用的词根,通过极少数词缀的应用,就能使人在学习了1000多个词根后,掌握五六千个新的词汇。这使人很快就能在口头上和书面上使用世界语,记世界语单词要比记其他民族语言的单词省力得多。
此外,世界语的文法规则已经精减到了最低限度,总共只有16条,而且富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合理性,没有不规则的变化,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
世界语正是由于具有许多人们公认的优越性,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而成为一种完善的国际辅助语。世界语之所以能够战胜同时代的各种人造语,也全是因为其构造完善的缘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