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是怎么创立的?又是怎样传入中国的?(3)

世界语是怎么创立的?又是怎样传入中国的?(3)

小贴士

全球一半人属印欧语系

语言学家们研究过地球上的许多语言以后,发现了在若干语言间存在一种亲属关系,按照这种亲属关系,人们把它们分类为几个大的语系。这种语言的亲属关系,往往也反映了族群起源的亲属关系。这些语系包括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阿尔泰语系、达罗毗茶语系、南亚语系等十几种。

印欧语系得名于该语系分布的两极(印度和欧洲)的名称。印欧语系是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一个语系,包括几乎整个欧洲、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区。目前,使用印欧语系诸语言的人,比说其他任何语系语言的人都多,占大约全世界人口的一半。

印欧语系所包括的各种语言,都是由一种被多数学者认定为公元前3000年即已存在于欧洲的原始母语派生的。欧洲各民族,大部是起源于一个原始种族,据有些人推测,这个种族史前时代是生活在喜马拉雅山以北的高原上,或者照另外一些人的说法,在靠近波罗的海的地方。这些雅利安种族,大概是曾经说着同一语言的,可是当他们开始向各方游徙,彼此生活隔离更远的时候,他们原始语言的一些方言,就一天一天地更加分歧了,直至每一种族,说着对其他种族已经完全不能了解的特有语言。

世界语和其它那些创立出来的国际语一样,它的词汇和文法,都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对于印欧语系的人们,学习它是很容易的。而对其他语系的人们来说,学习世界语也远比学英语、法语等外语简单。因为这个人造语言的简洁性,正是创造它时追求的目标。

史海钩沉

世界语怎样传入中国

Esperanto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时,有人曾把它音译成“爱斯不难读”语,也有称“爱世语”“万国新语”的。以后人们借用日本当时的意译名称,叫它为“世界语”。

现在日本已改用音译名称,但中国一直沿用至今。实际上称Esperanto为“世界语”是不准确的,容易造成它就是“世界通用语”的误解。不过,中国世界语者仍坚持用“世界语”这一名称,大概是因为他们坚信,Esperanto就是理想的国际语。

据史料记载,世界语是通过三个渠道传入中国的。

一个渠道是俄国。在沙皇俄国占领下的海参崴市,于1891年建立了“太平洋世界语俱乐部”,该俱乐部出版一本12种文字的注释世界语课本。一些懂得世界语的俄国商人便把课本带到哈尔滨,并在那里传播。

另一个渠道是日本。20世纪初,一批留日学生,如刘师培、张继等人,向日本无政府主义者大杉荣先生学习世界语,并在东京出版《衡报》和《天义报》,一方面宣传无政府主义,一方面刊登介绍世界语的文章。1908年,刘师培等人回国,在上海创办了世界语传习所。

第三个渠道是法国和英国。1907年,一批留法学生,如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和当时中国驻法使馆商务随员张静江,在巴黎创办无政府主义刊物《新世纪》中文周刊,大力宣传世界语。

(本文写作参考E.普里瓦著《世界语史》,刘正坤、宋韵声编著《世界语发展史》,侯志平主编《世界语在中国一百年》等,特此致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