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人才就是聚国力

聚人才就是聚国力

8月9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戴河看望暑期休假专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广大专家人才致以诚挚问候。

时代向人才发出邀请函,祖国向人才抛出橄榄枝。人才队伍,早已成为凝聚国力最有力的支撑。

回望五千年华夏历史,朝代更迭、文明传承,但凡是一朝盛世,都会有人才济济于庙堂的盛景。汉武盛世,有直言进谏的主父偃、董仲舒,有能征善战的卫青、霍去病,有史学家班固、司马迁,有外交家张骞;贞观之治,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如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尉迟敬德;仁宗盛治,唐宋八大家占其六,更有一手推动庆历新政的名臣范仲淹……历史不可细数,朝代更替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时代发展对于人才的渴求数千年来从未改变。今时今日,科技发展瞬息万变,在这个急速飞跃的时代,对人才的渴求已更盛于往昔。

培育人才,就是培育发展的血脉。人才创新是开启时代变革不可或缺的环节,培育人才,才能培育创新发展的恒动力。在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都需要创新推进,人才必将在其中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发展无形而有脉络,人才就是推动脉络畅通的血脉之源。只有人才发挥出创新的动力,发展才能缓缓驱动;只有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发展才能形成合力;只有人才创新源源不断,发展才能保持长效持久。无疑,时代发展需要人才,如何培育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是我们应当在时代潮流中探索的重要课题。“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培育一个人才尚且不易,建设一个人才队伍就更需要强劲的支撑。培育人才根植的土壤,营造人才生长的环境,收获人才创新的果实,即建立人才培育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成果应用机制,这是我们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的“三大机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育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久久为功。

关怀人才,就是关怀时代的强音。人才作为时代的发声者,其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体现了时代发展变迁的印记。人才为发展贡献力量,社会就应当回馈人才、关怀人才、留住人才,以全社会之力催生人才创新。人才创新需要强大的支撑,单凭一人一力实难贡献出有益社会的创新成果,因此,我们应当给予人才最有力的支撑。只有建立起科学的创新补偿机制,才能为人才创新提供长效支持;只有建立起高效的创新保障机制,才能解决人才创新的后顾之忧;只有建立起合理的创新激励机制,才能激发人才创新的内生动力;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关怀机制,才能从根源上留住人才。“关怀暖人心”,我们只有将人才关怀之举落到最实处,才能为改革发展凝聚起最坚实的力量。

汇聚人才,就是汇聚强盛的国力。“独木不成林”,单一的人才难以发挥出创新的力量,零散的人才同样难以实现伟大的变革,只有将人才“拧成一股绳,聚成一股气”才能为改革的推进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才能为国力的提升贡献光和热。人才的培育,需要强劲的后盾;国家的发展,同样需要强劲的支撑。人才汇聚所形成的力量,就是国家发展、国力提升的强劲支撑。汇聚人才,就是建设具有核心影响力的人才队伍。一国之大,发展之必需,核心的人才队伍必然涉及到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各行各业的核心队伍,以此为中心辐射带动全行业人才的创新发展热潮,为改革注入持久动力,为发展灌入新鲜血液。只有坚定正确的改革方向,步入正确的发展历程,才能吸引核心人才队伍的凝聚,为创新发展汇聚磅礴之力。

今日之中国,在崛起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国力的持续提升,仍需我们每个人贡献力量。聚人才就是聚国力。在时代发展巨变的今天,人才成为最宝贵的资源。掌握人才,就掌握了发展的命脉;汇聚人才,就汇聚了强盛的国力。今日之中国,汇聚人才之力,在改革的道路上所向披靡,静待又一次腾飞!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816/960413.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工作单位:陕西省定边县白泥井镇人民政府)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连元博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