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和应因
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初步确立了中美经贸关系新航程的合作方向和合作机制。双方确定了以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以对话磋商为基本方法,以政策沟通为合作方式的合作构架。从实施机制看,双方讨论的问题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更强,行动的时间计划更紧凑,行动的执行更高效,合作的规划时间表和路线图更细致。在中美经贸合作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美贸易问题,特别是双边的贸易失衡问题,具有累积性和长期性,国际生产分工、全球和区域价值链演进、中美各自的经贸发展政策、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周期、要素条件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当前的中美经贸格局,解决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矛盾不能一蹴而就。从历史发展经验来看,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国间经济实力相对变化进程中,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升级,日本和美国的贸易摩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显现,此后近30年的时间中,经历了长期的协调过程。中美贸易摩擦同样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双方需要逐步磨合。
在中美合作中,中国应把握好节奏,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百日计划建立了避免爆发双边贸易冲突的短期缓冲机制,百日计划的顺利实施有助于促进双方走向渐进式调整。双方目前确定的一年计划包括宏观经济和金融、贸易合作、投资合作,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合作有利于稳定双边经贸关系,为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建立良好的基础。与百日计划比,一年计划涉及的领域多,谈判难度加大。中国应注重构筑中长期发展潜力,探索走向新平衡的合作路径。在中美全面经济合作中,中国不应单纯通过单方面的让步而缓解双方矛盾,而需以此为契机,促进中国经贸结构的转型升级,寻求互利共赢。例如,对于美国关注的服务贸易问题,中国服务业开放水平提高有助于为中国服务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在解决钢铁等行业过剩产能问题上,应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等政策相结合。
中美全面经济合作不仅有助于双方经贸合作持续健康的发展,也为全球未来经贸合作的平稳进行奠定了基础。和美国与欧盟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不同,中美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合作,更具有代表性。如在贸易争端方面,墨西哥也面临美国的诸多指责,中国与美国进行经贸协调的模式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经验。中美合作构建了全球平衡各方利益诉求的合作范式。双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合作对世界其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形成亚太和全球稳定的经济环境。亚太区域间的排他性竞争不仅使双方受损,也对其他国家处于选择困境,如TPP和RCEP的双线谈判在一定程度上为亚太经济发展带来效率损失。从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到中美自由贸易协定,再到亚太自由贸易区,双方需逐步探寻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路径。
中美在发展双边经贸关系和全球经济治理上,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情形将长期存在,但只要秉持实现互利共赢的信念,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中美首轮全面经济对话的举行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新航程已经开启,中美双方需砥砺前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