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2014年3月27日 法国巴黎 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演讲
【同期】习近平
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解说词】
这一中国版“醒狮论”,加深了欧洲对中国的认识与了解。
【解说词】
互信不断增强,合作持续升级。作为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发展,对推动国际力量平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战略性、示范性作用。
【解说词】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对中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尽管周边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海上争端、地缘政治新挑战等仍然存在。
【同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
中国的崛起,周边国家有的感觉到所谓的受威胁了、不安全了、不确定性了……
【解说词】
2013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明确了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
【解说词】
一直以来,东盟都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
【解说词】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倡议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解说词】
5年来,创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解说词】
中国与许多邻邦的友好关系,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东盟重要成员柬埔寨,就是一例。
【解说词】
中柬友谊,历久弥坚。当一方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时,另一方总能秉持公道,为对方提供坚定支持。
2016年7月,东盟外长会议上,个别国家企图将所谓“南海仲裁案”结果写入会议联合公报,最终因柬埔寨等国仗义执言、强烈反对,未能得逞。
【解说词】
英国广播公司对相关事件进行报道,称之为“中国外交的一次胜利”。
【解说词】
“肝胆相照的好朋友”“情同手足的好邻居”,在当地主流报纸《柬埔寨之光》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这样形容中柬友好关系。
【解说词】
2016年10月,习近平访问柬埔寨。迎接中国领导人到访的,是柬方一系列超高规格礼遇,彰显出中柬关系的“不一般”。
【解说词】
年逾八旬的莫尼列太后,不仅主动提出陪同习近平一起向西哈努克纪念雕像献花篮,在王宫接待时,还特意请他在西哈努克太皇生前常坐的椅子上就座。这把椅子自西哈努克太皇逝世后就被柬埔寨王室珍藏,再没有使用过。这回再次启用,是作为对这位亲如家人的贵宾的至高礼遇。
【同期】柬埔寨王室研究院院长 克洛·堤达
请他(习近平)坐在这把椅子上,在柬埔寨的文化中有两个含义:一是表达双方相互思念,彼此铭记;二是祝福这位坐在这把特殊椅子上的尊贵客人长寿安康。
【解说词】
访问期间,在习近平和柬埔寨首相洪森共同见证下,中柬双方共签署31份合作文件,涉及外交、产能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等多个领域,中柬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解说词】
在中国,人们常常用“巴铁”一词指代巴基斯坦,意思是巴基斯坦跟中国是“铁哥们儿”“铁杆朋友”。
【解说词】
2015年4月,习近平将本年首次出访的第一站选在巴基斯坦。代表团走到哪里,哪里就是热情的海洋。
【字幕】2015年4月21日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巴基斯坦议会演讲
【同期】习近平
中巴建立了全天候友谊,开展了全方位合作。无论国际风云和两国国内局势如何变化,两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一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份情谊堪称独一无二。
【解说词】
习近平在演讲中还提到,2014年12月,白沙瓦陆军公立学校遭遇惨烈恐怖袭击,141名师生遇难。中国第一时间对恐袭予以最强烈谴责、第一时间提供援助,并专门邀请巴方受伤学生和家属赴华疗养、访问。巴基斯坦人民再次感受到来自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解说词】
习近平出访巴基斯坦期间,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天候”寓意中巴两国风雨无阻、永远同行,这一定位在中国对外关系定位中独树一帜,凸显了中巴友好关系的特殊性、长期性、坚定性。
【解说词】
缅甸,同样是与中国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
2015年11月,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民盟)在缅甸大选中获得压倒性优势,即将取得政权。缅甸政局变化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外界认为,鉴于中国官方同缅甸民盟接触有限,缅甸新政府上台,可能会给中缅关系带来变数。
【解说词】
事实上,早在2013年5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就开始邀请缅甸民盟代表团访华,双方党际交流渠道畅通。
【同期】缅甸民盟中央执委 南钦推敏
这是我们代表民盟第一次受邀到中国,我是代表团的领导,所以我一开始挺担心。
【解说词】
11天的访华行程,民盟代表团从与缅甸领土相接的云南,到东南沿海福建,最后来到中国首都北京,他们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有了全新的了解。
【同期】缅甸民盟中央执委 南钦推敏
我们有切身体会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对中国的看法和中国的现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解说词】
前期的充分沟通,为中缅更高层面的党际交流提供了可能。昂山素季后来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温度的政党”。
【解说词】
应中国共产党邀请,由昂山素季率领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代表团2015年6月访华。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昂山素季,被许多外国媒体称为“历史性的会面”。
【解说词】
2016年4月,缅甸新政府成立后,出任国务资政的昂山素季决定将中国作为她上任后访问的第一个东盟之外的国家。有媒体认为,这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成功。
【解说词】
2017年4月,缅甸总统吴廷觉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缅元首共同见证一系列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两国关系正沿着“好邻居、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的轨道继续稳步前行。
【解说词】
大盘取厚势,官子有妙手。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5年来,习近平的出访行程,一半留给了周边,引领中国更加奋发有为推进周边外交。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同时,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诚心诚意同邻居相处,一心一意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发展成果。
【解说词】
今天的非洲已不同往昔。“希望”“发展”“活力”,成为描述这块大陆新的关键词。充足的劳动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非洲无疑是一片生机勃勃、充满机遇的土地。
【同期】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 法基
非洲拥有世界发展所需的许多重要自然资源,还有一点很重要,非洲60%的人口都比较年轻。
【解说词】
正因如此,许多国家都希望拓展非洲市场,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
【解说词】
中国同非洲之间,有着绵长而深厚的兄弟情谊。上世纪70年代,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而中国也在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援建坦赞铁路,树立起中非友谊的一座丰碑。
【解说词】
周平,他的父亲曾是当年坦赞铁路的建设者之一。今天,周平和儿子来到坦桑尼亚,探访父亲工作过的地方。
【同期】中铁二局新运公司工作人员 周平
我父亲跟我讲过,当时他们在修建坦赞铁路的时候,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这条铁路基本上是靠肩挑背扛把它修建出来的。
【解说词】
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将发展中国家视为外交工作的基础,而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则是中国外交“基础中的基础”。
【解说词】
2013年3月24日,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刚刚10天,就来到非洲访问。
【解说词】
次日,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
【解说词】
30分钟演讲,30次热烈掌声!“真、实、亲、诚”,打动非洲兄弟的,正是中国愿与非洲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赤诚之心。
【解说词】
周平父子如今也在非洲修建铁路。一家三代,见证中非友好薪火相传。
【解说词】
作为中非合作的一个缩影,铁路建设似乎注定要承载一种特别的意义。
【解说词】
由中国企业承建、从蒙巴萨通往内罗毕的这条蒙内铁路,所有桥梁式动物通道净高均在6.5米以上,就连长颈鹿走过时,也不需要低头。既帮助非洲建成高质量铁路,又尽全力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中国铁路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履行他们的庄严承诺。
【解说词】
蒙内铁路不仅着眼于路,更带动发展东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萨港,进而激活整个蒙巴萨经济特区。这种路、港、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正是中国对非合作新理念的集中体现。
【同期】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 法基
非洲所有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是在诚意基础上共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关系能够满足非洲发展之需。
【解说词】
2015年12月,习近平再次访非。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非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非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解说词】
峰会上,习近平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帮助非洲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这“十大合作计划”正稳步落实。
【解说词】
怀着一颗真诚、友好的心,践行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正结出累累硕果……
【解说词】
拉美,另一片美丽富饶的沃土,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地区之一。
【解说词】
近年来,中国稳居多数拉美国家第一或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多年来是拉美能源、矿产品、大豆和食糖等产品的最大进口国。
【解说词】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就任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已3次走进拉美。
【解说词】
2014年在巴西举行的中拉领导人会晤期间,习近平提出构建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倡议构建“1+3+6”合作新框架:一个规划、三大引擎、六大领域,得到与会领导人一致支持。
【解说词】
真真切切的诚意、实实在在的合作,让拉美国家毫不犹豫地为中国朋友敞开大门。
【解说词】
2014年习近平访问拉美期间,双方决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
【解说词】
此前,中国已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对话会等一系列合作架构,而中拉论坛的成立,标志着由中国倡导成立、主要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多边合作架构实现全球覆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