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迈向教育均衡有“秘诀”(3)

湖南:迈向教育均衡有“秘诀”(3)

摘要:在湖南,实施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教师队伍现状。统计显示,从2006年开始,此举已为农村学校补充高素质师资2.2万多人,而全省目前在岗的乡村教师总数是33万人。加上从2009年开始招聘补充的3.9万余名特岗教师,可以说,湖南乡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已今非昔比。

全面改薄、对口帮扶、资源共享——

硬措施让学校面貌“认不得”

5年投入141亿元,7284所完小以上的学校全部完成“合格”建设。

“我们抓义教均衡,既要高标准,又要实事求是。”湖南省教育厅财建处副处长颜胜利说,早在2008年,湖南就提出了“以合格促均衡”的发展思路。2014年以后,在“合格”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湖南又开始了“全面改薄”。截至目前,全省此项目已累计开工1028.5万平方米,已竣工938.8万平方米,累计投入190.1亿元。

如此大的投入,在经济欠发达的湖南,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显然难以实现。“从省政府到各地,合格学校建设一直被列入为民办实事的民生项目。”颜胜利说。

郴州资兴市三完小,3年前面积才6.9亩,有6个班、270多名学生,3年后这3个数字飞速增长,分别是35亩、42个班、2700多名学生。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政府大手笔投入的3100多万元。“我们成立了教育项目建设指挥部,城投公司具体负责建设,学校只管接收。”资兴市市委书记黄峥嵘说,仅今年1月至5月,全市就完成教育项目建设投资3亿元。

7月20日,酷热。一大早,永州东安县教育局办公室干部蒋佩健就领着记者往新圩中学赶。新圩中学是蒋佩健的结对学校,此次任务之一是去督查学校的任务清单完成情况。

“不仅学校结对,教育局干部也要与学校结对。”东安县教育局局长唐德光介绍,东安改革创新,探索以“一体化改革、集团化办学”为载体,提高软实力、促进硬发展的路子。该县将全县68所中小学按类别组建成13个教育集团,“1+X”捆绑,以“优”带“潜”,以“强”带“弱”,“捆绑”考核、发展;教育局工作人员每个月在校蹲点3天以上、听课3节以上。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对集团成员校、所负责督学责任区当年考核评先“一票否决”,教育局干部则考评减分。刘嵘,东安县白牙市镇一小副校长,“集团化”后,她被派往大江口乡中心校任校长,两年多下来,大江口在全县的整体排名由第十九一跃为第二。来自县教育局的统计数字显示,近两年来,集团共开展教研联盟活动144次,送教432节,教师参与优质课观摩与评课活动2387人次,336名教师支教,13名学校校长进行交流,中层领导挂职35人。用力推此项改革的东安县县委书记冯德校的话说就是,此做法是努力建设“学校共同发展、教师共同进步、城乡共同携手”的教育生态圈,“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师资不足、强弱不均问题”。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湖南义教均衡的另一举措。“30多个文件,每年一个亿的专项经费。”湖南省教育厅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周芳友告诉记者,湖南“三通两平台”建设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班班通”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9个百分点。投入不多但效果不错的“秘诀”是几个抓手:网络联校、教学点资源全覆盖、以奖代补、名师工作室。记者在岳阳华容县马鞍山实验学校看到,学校不仅早就实现了“班班通”,还创造性地建起了“电子班牌”,楼道里到处都有,校园新闻、通知公告、班级动态都信息化了。“这是班级管理的好帮手,更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纽带。”校长周艳说,此前该县一直坚持的“专递课堂”,更是真正实现了城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信息化拉近了城乡距离,合格校建设缩小了硬件差距,“公费定向”等措施补充了大量新生力量……这一切,并不等于“薄弱”两字已消失,更不是意味着城乡教育已均衡。均衡之路漫漫,均衡任务仍然艰巨。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