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揭示了中国经济当前问题的原因、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依据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大逻辑而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目标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从体制机制层面消除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因素,近期任务则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以及降成本、补短板,都是根据中国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提出的。
在实践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的,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克服经济失衡的关键,是宏观调控方式深刻的革命,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动力。在理论层面,其经济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基础是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准确揭示了中国经济当前问题的原因、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而是一场系统的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革命,既包含丰富深刻的政策内容,也具有长期的战略意义。
以上这些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不仅着眼于中国当前形势,而且基于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长周期和世界局势复杂变化的国际视野,是引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正是得益于建立在这些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基础上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我们才能在全球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
这些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既不可能来自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也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照抄照搬,而只能从中国的实践中来,只能在扎根于中国国情土壤的基础上产生。就这个意义讲,它们属于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发展新主线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这实际上就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主要的聚焦点已经不再是需求侧,而是供给侧。所以宏观经济政策虽然不免于需求侧管理的办法,不能说完全告别需求侧,也不免于仍然要扩大需求,但是需求侧管理和扩大需求已不再是或不应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战场。量化宽松和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不再是主要选项,取而代之的是围绕提高供给质量这一主攻方向,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同时,适度扩大社会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原因是要素配置扭曲,是体制机制障碍,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因此,我们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主基调的同时,要将基本的途径放在以改革的办法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上,放在以推进各种基础性的改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上。(高楼 摘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