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引力波的强度大约有多少?地球上破坏力最强的,现在目前为止我们知道是氢弹。假设有一个历史上破坏力最大的氢弹,五千万吨当量,如果我们能够站在距离它中心一米附近,它所产生的引力波强度大约是10的负27次方。10的负27次方这仅仅是一个数字,如果没有比较,大家很难对这个大小有一个印象。一个原子的大小是10的负10次方米,那这个氢弹所产生的引力波,用个1米长的物体去探测,那这个1米长的物体所产生的变化量对应的是10的负27次方米,这要比一个原子的大小还要小10的负17次方。这就是说,它的效应是非常小的。相比较而言,早上我们赶公交车或者挤地铁,被别人挤一下或者推一下的效应,比氢弹所产生的引力波的效应都要强非常多倍。
既然地球上所产生的效应非常弱,那在宇宙当中有什么样的天体可以产生呢?研究发现,双中子星或者黑洞系统,都可以产生比较强的引力波效应。在某些情况之下,单个中子星也可以产生。以及我们熟悉的超新星爆发,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释放出来非常多的能量,这种爆发也可以产生很强的种引力波效应。另外,还有一种叫做原初引力波。为什么一定要加上原初,而不是简单的引力波呢?因为这种引力波产生于最初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我们知道,宇宙在刚刚产生的时候,经历了一个大爆炸的过程,所以它当时对时空也造成了非常强的扰动,从而也产生了比较强的引力波。因此,我们称之为原初引力波,区别于后来天体所产生的这些引力波。
三、引力波的探测之路
对于引力波的探测,尽管在1916年爱因斯坦就从理论的角度提出来了,但是之后的探测一直非常困难。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韦伯教授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当时他试图利用一个叫做共振腔的设备探测引力波。也就是说,如果有引力波经过的时候,这个设备就会产生共振,从而可以相应地探测到信号的存在。
当时韦伯教授说他探测了好几个引力波,但是他的实验结果没办法被别人重复。我们知道,一个科学的结果最终肯定需要被不同的人重复验证。但是,尽管我们现在看来韦伯当时的探测是失败的,但他仍然相当于开创了引力波探测的领域。
在之后的70年代,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美国麻省大学的两个人,Taylor教授和他的学生Hulse发现了一对脉冲星系统。什么叫做脉冲星?就是说某一颗恒星,有点像灯塔,它在旋转的过程当中,当信号扫到地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当离开地球的时候,我们就探测不到,好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信号,我们称之为脉冲信号。这一类天体通常是中子星。Taylor发现了一类很奇怪的双中子星或者说脉冲双星系统。因为通常的脉冲星系统的周期是非常精确的,但是这个系统的周期在逐渐减小。当时他就想不明白,最后突然来了灵感,说因为这是一个非常致密的脉冲星系统,所以很可能在旋转的过程当中有比较强的引力波产生。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同时从理论的角度对他们的观测进行了拟合,发现理论跟观测结果是完美符合的,所以就间接地探测到了引力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