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一场医患冲突,可能只要1000元

消灭一场医患冲突,可能只要1000元

近日,在武汉一家网吧当网管的患者突然昏迷倒地,被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转危为安。事后,患者父亲找到院方,要求赔偿抢救时剪坏的衣物、丢失的钱款等,经警方调解,医生凑钱赔了1000元。

这起风波最初被冠上“医生抢救病人反遭索赔”的标题后,让不少人将矛头对准患者,索赔之举被视作恩将仇报。不过随着细节厘清,尤其是医院抢救过程中,对剪掉的患者衣物处理不到位的事实,多数人转向认同“一码归一码”。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被索赔方的医院并没有掩饰,而是坦诚失职,并表达了“1000元的损失对他来说或许比较重”的理解。

医患双方如临大敌的当下,谁都愿意看到“医生抢救剪开衣物,病人谅解不咎”的暖心故事。但这种完美预设,只能算锦上添花的场景,而且它建立在患者利益受损的基础上。而此次急救风波,前提是医院存在流程失范。

医院在处置剪掉衣物时的随意,如果可以被谅解,那意味着它改进服务的动力会更弱。医患矛盾的爆发,很多都肇始于治疗过程中的流程违规。患者感恩的结果,可能恰恰恰相反,道德恩情替代了正常的市场和法律惩戒机制,倒逼的力量消失以后,下次遇到类似的案例,医院可能还会犯同样错误。我们常讲,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不是道义经济;市场也不相信眼泪,谈感情不止伤钱,还伤害市场本身。

当然,鼓励患者维权,不意味着医院的应对极为不堪。前期的操作失范之后,医院的补救值得嘉赏,能够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网管的身份去谅解,实属不易。工业流水线式的医疗消费体系里,医患关系通常是缺少温情的,有的医院甚至全副武装。但凡冲突爆发,医院眼中的患者,往往是无理取闹;而患者眼中的医院,则是店大欺客。矛盾的加剧,从双方各执一词的偏执立场开始已成定局。

此前的产妇坠亡风波,将医患对立演绎到极致。除去监护漏洞外,院方并无太大过错,但基于避险的考虑,在舆情上,专业的院方反而将产妇“痛苦蹲地”解读为“跪求家属”,并在产妇要求剖腹产上故意误导,以转移舆论压力,结果弄巧成拙,引火烧身。基于坠亡而应有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能力消失不见,迷信话术和公关战法的医院,最终将自身绑上了战车。

此次事件中,当事医生讲到,“该剪还是会剪,但工作可以更细致”,可见,索赔达到了倒逼的效果。这种结局虽然不符合大众的道义预期,但它却是医患双方达成谅解的极致了。你得看到,医患冲突盛行的当下,产妇坠亡的“榆林一院式”敌对思维,也许才更主流。它构建了医患相互设防的幽暗密林,在那里不存在换位思考,有的只是利益的猎取。而当医院变身利益的猎食者时,你会发现,消灭一场医患冲突,只花了1000元,中南医院耗费的成本实在太低了。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