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绿水金饭碗 打造青山靓名片(4)

守住绿水金饭碗 打造青山靓名片(4)

365天,天天都是生态日

摘要:从全国第一个环保法庭到全国第一例审结的生态环保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从全国第一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法规到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从一个窗口到一次次行动

省、市、县、乡、村,五级共设1430位河长

今年6月中旬,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开幕,来自国内外的400余名政商领袖和专家学者齐聚贵阳,共同探讨绿色转型发展。

此前,贵州已连续8年举办生态文明会议(论坛)。2013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升格为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8项贵阳共识,从2009年的“责任”到2016年的“知行合一”,逐次将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到新的高度。

既要论起来,又要干起来。绿色低碳,正逐步化为群众的具体行动,化为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

在南明河畔,贵阳市民雷月琴每天早上9点准时来到南明河解放桥附近,开始她一个人的“环保巡查”。她把常走的近10条河流手绘成地图,标记出污染严重的地方,事后逐个蹲点,向当地市民宣传劝诫,并向政府管理部门举报乱排污水的企业。

在大方县对江镇的大山村,退休老干部刘安国从1984年起卖猪卖牛筹集造林款上山种树,经过30余年的生态“拉锯战”,刘安国组织植树20余万株。“造林就是保家,保家才能发展!”

在今年的贵州首个“生态日”系列活动中,贵州省总河长——省委书记带头,省、市、县、乡、村五级共1430位河长共同巡河,以都柳江、乌江干流、赤水河等34条河流为主线,检查江、河、湖、水库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巡河、治河、护河,这是全省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声音和责任担当。首个生态日,贵州掀起河长大巡河的行动;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实践中,365天都将是“生态日”。

图片说明

图①:贵阳市黔灵山公园里的松鼠猴。

人民视觉

图②:贵州赤水河胜景。

资料图片

图③: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万峰林一景。

资料图片

图④: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资料图片

图⑤:贵州威宁县玉龙乡村民组成护林队保护森林资源。

人民视觉

图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阳开苗寨。

人民视觉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