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

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 李洪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这段论述极为重要,因为理论优势始终是我们党的核心优势、核心领导力。

中国共产党是理论上成熟和发展的党。我们党理论建设的历史,就是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我们党从一成立起,就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道路,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形态,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历史性进步、历史性提高。正是在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党才造就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样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才造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听党指挥、忠于祖国和人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胜利完成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三年解放战争、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中国才由新民主主义胜利过渡到社会主义,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进步、历史性提高。由于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新的行动指南,我们党才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一条根本经验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同步推进,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引领作用。党的领导理论的发展和党的领导实践的前进,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党中央领导坚强有力,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生活的最鲜明特点。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深入贯彻,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巩固,进一步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增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理论的历史性突破,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推动我国对外工作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理论工作,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现实政治的根本方向,继续做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中国的话语权,说到底,是中国理念、中国思想、中国理论和中国文化的话语权。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讲好中国道理。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联系观点、发展观点、比较观点,运用我们党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立场、观点、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必由之路的根本道理;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的根本道理;深刻阐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深刻阐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深刻阐述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深刻阐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深刻阐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阐述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根本道理。从而使全党的战略自信和全部努力奋斗,建立在对中国国情中国实际的深刻认识、对国际国内大局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

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冯俊

规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世情国情党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推进伟大事业,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取得的。这些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世界意义,为我们坚定“四个自信”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提供了科学指引。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正确认识和牢牢把握最大国情,必须自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我们常讲,无论干革命,还是搞建设,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要搞清楚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性质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立论基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个最大国情,由此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把握这一最大国情,必须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应当看到,这些年,我国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从根本上说,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需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把握这一最大国情,就要在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不仅在经济建设中始终立足初级阶段,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

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正是国情的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只有牢牢把握最大国情,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当前,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发展难题。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转型升级;我国社会经过长期快速发展,进入了矛盾凸显期;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前所未有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特别是要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我们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